国补再掀热浪 细分赛道如何抓取机会之智能化
7月尾声,国补第二轮来袭,并明确将持续到今年的12月31日。前文现代家电传媒记者编辑针对家装公司在国补中的局改布局、现实遭遇和一些具体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了报道。这次,我们再次聚焦国补中的细分赛道,即智能化和适老化,洞察当下这两个机会赛道的未来前景。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房改造需求占比已超60%,15年以上房龄的适老化改造潜在房屋突破2亿套。2025年国家相关部委明确提出了“好房子”的建造标准,即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成为大家居产业发展的新价值坐标。同时,以国补为指导的“以旧换新”政策,又通过补贴和优惠举措极大激活了庞大的存量市场需求。
智能化在以旧换新中的进化
显而易见,无论是“好房子”指明的“智慧家”,还是国补重点推进的“智能化”,智能成为当下产业发展、行业推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过去半年的以旧换新家电产品中,据不完全统计,智能产品的销售占比接近30%,给厂商和行业带来了强大消费势能。其中,在消费市场表现尤为突出的,除了手机为代表的3C数码产品,智能家电中的扫地机器人、智能热水器和智能厨电产品在终端表现的尤为突出。
但据现代家电记者走访发现,从行业角度来看,相比单品智能化,互联互通的智能生态已经成为头部企业重要的战略布局。尤其对于产品矩阵丰富,能够形成全家电家居产品覆盖的品牌,已经在品牌体系内部先行打通协议,形成智能家的完整生态闭环。在消费端也无需再通过多个APP控制,一个小程序可以控制全屋、全家,甚至可以形成“人-车-家”之间的联动,在探索智能化方面更进一步,同时也可以在消费市场形成“汽车+家电”的国补优惠叠加。对于进一步挖潜消费市场需求和动能,又向前进了一步。
同时,作为在打通协议上有着天然优势的手机品类,作为智能化的重要入口,今年也在国补和以旧换新中推出大动作。
最明显的,是华为推出的全屋智能以旧换新。今年3月,华为在上海国际AWE展上,现场还原了以旧换新之后的智能家。本刊记者也现场走进智能家,感受了传统单品焕新和全屋智能焕新的差异化体验。
在以旧换新中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涉及智能化;一种是涉及到智能单品,例如单品家电或者无主灯、窗帘等,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智能联动,根本原因是各品牌之间的协议尚未打通;还有一种是现在年轻人无论新装、重装还是二次装修,对智能化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是适老化与智能化的结合。
据统计,在30~40岁之间的年轻客群中,对全屋智能的需求意愿在27%左右,对智能家电(单品)的需求意愿超过90%;而在针对50+以上的客群调研中,对智能产品的需求则表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例如防止溢锅、自动关火、智能报警等功能的厨电产品则有着几乎百分之百的强需求。
单品的智能化功能在先进生产制造能力下,已经较为普遍,包括灯光、窗帘等适配场景化的产品。在各品牌的家电品类中,有超过50%的产品具有智能化功能加持。其中细分为针对年轻人的声控和针对老年人的自动化控制等。
过去集成智能并不多见,不同产品和品牌有自己的系统。但在全屋智能领域,需要有强大的电子无线能力加持,以实现智能电控。同时又需要具备无线协议,打通底层逻辑。这些并不仅是灯光、窗帘、扫地机器人等单品智能,而是加入了人体睡眠、营养质量分析等在内的更深层的智能化布局。
但实际上,在家装落地环节,全屋智能是最薄弱的一环。
难度在施工落地。
先看局改。
由于过去绝大多数老房没有涉及全屋智能,或者只涉及到单品或者阶段性的购买独立智能产品。但在当前的升级改造中,智能化乃至全屋智能的诉求在产品和协议上有了更大可能,但正如前文一些装企负责人所说,受限于老房结构落后,全屋智能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在新房和别墅,老房实现全屋智能依然有探索空间。而这种探索并不在智能制造层面,而是在落地层面。“当然,通过智能化可以解决老房新装甚至局改中的很多痛点,例如卫生间反味,可以通过智能化设置定时滴消毒液等措施得以解决。”尽管全屋智能在老房改造中尚需时日,但智能化已经在重装和局改中发挥出效用。
再看重装。
实际上,无论重装还是新装。从家装设计师角度出发看智能化应用,涉及到智能建造。需要提前勘测再施工。提前勘测,不仅勘测现场,同时需要从用户生理状态入手。例如,用户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年轻人的智能化使用习惯是什么?作息时间表如何安排?老年人是否使用轮椅等等,这些都需要提前规划到设计改造方案中。“软件快,但硬件部分即房屋实际情况、施工等硬件还需要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