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新风系统正迎爆发期?

慧聪净水网 2025-08-29 09:52 来源:冷暖商情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风系统行业市场在政策持续加码、健康意识深度觉醒以及技术成本持续优化的共同驱动下,市场呈现出应用深化、技术升级、品牌分化的鲜明特征,新风系统正从“改善型设备”加速转变为现代建筑的“健康刚需”。具体来看,有以下特征:

1、核心驱动力:政策、健康与技术三驾马车

政策引擎强劲:“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深化,国家及地方层面关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的标准与规范日益严格并落地执行。新建住宅及大型公共建筑强制配置高效新风系统已成为普遍要求,为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增量市场基础,从源头上推动了行业标准的提升。

健康需求升级:如今居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已跃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成为继水质、食品安全之后的第三大健康刚需。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一代,其需求已从满足基础的“通风换气”,全面升级为追求“全屋健康空气管理”——涵盖PM2.5、CO₂、甲醛、温湿度乃至微生物等污染物的综合控制与舒适度保障。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化,进一步催化了这一刚需的形成与升级。

技术普惠加速:国产核心部件(如高效电机、热交换芯体、传感器、过滤材料)的性能在可靠性、寿命、效率上不断突破,同时规模化生产带来显著的成本下降。这使得整机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显著降低了高品质新风系统进入普通家庭的壁垒,加速了市场下沉与普及进程。

2、品牌格局:竞争激烈,差异化竞争成关键

市场规模的扩大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竞争日趋白热化。目前市场格局呈现出梯队分化特征。

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如松下、大金、霍尼韦尔、百朗、造梦者、远大、兰舍、狄耐克、绿岛风、爱迪士、环都、美的、海尔、格力、海信、小米等。这些品牌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同时,国内新风系统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

在竞争格局中,专业新风品牌逐渐占据核心地位,但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升,他们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未来,单纯的价格战难以为继,基于核心技术、场景解决方案和用户体验的差异化竞争将是品牌立足与发展的核心。

3、应用场景深化:从住宅到多元空间

新风系统不仅是实现室内空气品质优化的核心,更是平衡建筑节能与居住舒适性的关键技术。

家用市场:全热交换新风系统主导:因其卓越的热回收效率(显著降低空调能耗)和整体舒适性,完美契合家庭节能与舒适双重需求;壁挂式新风撬动存量改造:安装便捷、成本较低、无需复杂布管的壁挂式新风,成为老旧住宅改造的首选方案,尤其在北方冬季雾霾高发地区,渗透率快速提升。

商业领域:大型商用新风系统向集成化、智能化、高洁净度方向发展。系统深度集成空调、空气净化、智能监控与管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写字楼、商场、学校。医院场景对空气洁净度、微生物控制要求严苛,成为推动高效过滤、杀菌消毒、压力控制等技术持续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工业领域:需求稳步增长,特定场景催生专业化产品。电子厂房、生物实验室、精密制造车间等对空气洁净度、温湿度稳定性、防静电等有极高要求;化工等场所则需防爆、防腐蚀设计的新风系统,带动了相关细分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4、未来趋势: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的深度演进

展望未来,行业将在三大方向持续深化:

智能化--从响应到预测:新风系统将超越简单的参数设定与开关控制。借助物联网、AI算法及更丰富的传感器,系统能实时感知各区域空气质量差异,实现精准的分区按需送风,并基于用户习惯、室外污染及气象数据主动预测空气质量变化,自动优化运行策略,实现“主动式健康空气管理”。

集成化--单品到全屋解决方案:单一新风设备将加速融入更广阔的家居环境系统。与空调、加湿/除湿、空气净化、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深度联动与集成成为必然。

绿色化--从节能到碳中和:绿色化进程中,行业正从设备自身能耗优化,扩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这包括使用更环保的材料、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排放、提升设备能效、以及探索与可再生能源(光伏等)的结合应用。绿色化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应对政策要求的核心竞争力。

2025上半年中国新风系统行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精进。随着健康居住成为时代共识,新风系统已从单纯的空气置换工具,升级为涵盖空气质量、智能控制以及场景适配的综合诉求。下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随着精装房配套率的提升,既有建筑改造需求加速释放,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技术整合与服务升级浪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