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慧聪净水网 2025-07-22 10:26 来源:青春上海

 因为今年的三伏天

入伏晚、时间短

打破了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

只有30天!

虽然时间变短

但暑热湿气并没有削减

三伏天怎么预防中暑?

消夏解暑有哪些“陷阱”?

跟团团一起来看

↓ ↓ ↓

PART. 1

什么是中医说的“暑邪”?

盛夏时节

体感从干热的“烧烤”模式

进入湿热的“蒸烤”模式

身体最易被“暑邪”趁虚而入

从而引发中暑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中医认为

自然界有六种外感病邪

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

夏至以后、立秋之前的

火热外邪都被称为“暑邪”

关于暑邪的特点

想象一下夏日的厨房

就容易明白了

(点击图片查看解释)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PART.02

藿香正气水是万能“解暑神器”?

错!错!错!

中暑也分不同类型

阳暑

闷热暴晒引发,核心是清热。

表现:高热、头晕头痛、口渴、疲倦。

应对:

轻症:服用酸梅汤、十滴水 (侧重解暑)、人丹/仁丹 (侧重提神醒脑)。

重症(如热射病):立即移阴凉处、脱衣降温、补液、拨打120!

阴暑

过度贪凉饮冷,寒湿入侵引发,核心是散寒祛湿。

表现:恶寒无汗或者汗少、头身困重、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差。

应对:服用姜枣茶、紫苏水、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胃)、午时茶(兼消食)。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PART.03

“人丹” vs “仁丹”

傻傻分不清楚?

人丹和仁丹

都是解暑的良药

但它们各有侧重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选药时看清适应症

千万别混淆!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PART.04

冰饮越喝越解暑?

当然不是!

冰饮是把“双刃剑”

过度喝冰饮会损伤阳气

导致湿气困阻

表现为腹胀、便溏、乏力

或者热气被郁

反而更怕热

那么怎么喝更解暑呢?

首选常温或温热饮品:40℃左右更有利于散热。

喝酸梅汤、绿豆汤:酸梅汤、绿豆汤都很利于解暑,建议煮好后放至常温饮用。

巧用辛温:做凉菜时撒胡椒,煮热汤时放姜片,喝冷饮时配片姜,都可以中和寒气。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PART.05

夏季养阳和喝冰饮

矛盾吗?

不矛盾哦

防暑降温是大众的基础需求

避免高温伤津耗气

夏季养阳

针对的是“怕冷族”

比如有遇冷复发的病症

或者是阳虚体质

而在马上到来的三伏天里

皮肤的毛孔开放、药物易渗透

正是“温阳散寒”的黄金期!

“怕冷族”们可不要错过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PART.06

三伏贴是“万能贴”?

眼看着三伏天将至

不少人准备贴敷“三伏贴”

来治病、防病

“三伏贴”虽好

但并非人人都适宜

以下这些人群要谨慎使用

01

皮肤敏感/易过敏者

对于这类人群而言,“三伏贴”可能引发严重皮损。

02

孕妇

因为“三伏贴”中含有活血走窜的药物,孕妇需避用。

03

特殊人群

主要包括2岁以下皮肤娇嫩的幼儿,皮肤修复差的高龄老人、糖尿病患者等等,使用时需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PART.07

晒背需要注意什么?

近几年

“晒背养生”火了起来

晒背与“三伏贴”的原理类似

能激发督脉、膀胱经阳气

助排寒湿邪气

但同样需要“正确打开”

01

 谁适合晒背?

✅慢性寒性疾病患者,包括有冬重夏轻的鼻炎、哮喘、关节痛、腹泻、痛经等病症。

✅阳虚、湿气重者,主要表现为怕冷、手凉、舌胖苔腻。

02

怎么安全晒背?

黄金时间: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最佳,避开暴晒时间段。

循序渐进:初次15-20分钟,微微发汗即止,忌大汗!

头要护好:戴帽或打伞防晒。

及时补水:喝温淡盐水预防脱水。

晒后避“邪”:不直吹冷风、不碰冷饮冷食,因为晒背后毛孔大开容易受寒。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PART.08

三伏天除了防热

还要防什么?

直接说答案——

还要防“寒”和防“湿”

主要包括

“空调”寒邪和“冷饮”湿邪

“空调”寒邪: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容易导致“空调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鼻塞流涕、腹痛腹泻。为了防范“空调病”,应该早晚开窗通风20-30分钟,并适度户外活动。

“冷饮”湿邪:过度贪凉会伤脾阳,助长湿气。补救方法是喝温姜枣茶、紫苏水暖胃化湿。

防寒除湿小贴士:护好大椎(颈后)、神阙(肚脐)、三阴交(脚踝)等穴位,避免冷空气直吹。

喝多少度的水更有助于散热?不是冰水!

在消暑散热方面

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