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那些事和它的“三种纠结”
慧聪净水网二次供水是指从自来水厂出来的集中式供水,在入户前需要经过二次的储存、加压和消毒,再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
城市供水系统主要包括原水供应、制水生产、清水输送和二次供水四大环节。
即:原水进入水厂后,通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水处理工艺后输送到清水池。清水池的水经输水泵站增压后,通过市政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二次供水的三种主要方式
1.市政管道直接供水
依靠市政管网直接将水送到家,一般是六层以下建筑采用。
坏消息是:室外管网一旦停水,室内立即断水。请自动补脑以下场景:寒冬腊月,洗澡洗到一半,顶着一头的泡沫,水龙头里别说热水了,连冷水也没有的尴尬场面谁都不想遇到你说是不?所以,这种形式虽然简便又省钱,但就怕天有不测风云,哪天室外管网有了点问题,就跟着一起掉链子。
2.水池和水箱联合供水
这种供水方式能够适用于多层建筑。
金光闪闪的正面:
通过水泵加压到屋顶水箱,然后靠水箱内的水自重压力回流到用户。有了水箱存水,万一外网断水就不怕不怕啦~
你一定听说过的另一面:
新闻报道里偶尔出现的红色蠕虫就是因为水箱管理不当,清洁做得不到位,水箱的水质受到污染,生出了小虫虫。
3.水池和变频水泵联合供水
这种二次供水的模式避免了在楼顶设置水箱,改为在地面设置水池,配合水泵加压供水。当建筑内用水量大且较均匀时,可用恒速水泵供水;当建筑内用水不能实现均匀供给时,可以采用一台或多台水泵变速运行供水,以提高水泵的工作效率。
说到实现变速运行,那变频泵就上线了!
变频泵的原理简单说就是利用变频器来改变水泵的转速,调节水泵的流量和压力,变频器上一般都有闭环控制功能,可以根据压力信号自动控制运行,达到恒压供水。这闭环的功能就好比门神,通道一开让你过,你才能过!
虽然楼顶不用造水箱了,但水依旧要打上去啊,于是,我们的变频水泵就亚历山大了,要成就我们的二次供水事业,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哎…总之,就是要砸钱买设备!
为什么要改造二次供水设施?
居民住宅存在供水设施的建筑材质质量不高加上年久老化,易造成对自来水水质的二次污染。铁制及镀锌的自来水管老化的过程中会在水管表面生成铁锈。
举个例子:铁接触到了空气,就找他涉世未深的好朋友氧气抱团,变身成了贱贱的Fe2O3,没事跑水里游泳,破坏水质。被氧化铁污染的自来水可是会危害我们的健康的!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走过的历程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整个过程就好比是一场长跑,时间紧、任务重,考验相关区水务等部门的耐力和速度。首先开跑的是市中心区二次供水改造,让我们从一张图看看这场长跑的路线吧。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路径
由小区业委会或居委会向所在地的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责任主管部门进行申请。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责任主管部门审核后,满足改造条件的小区纳入改造计划。
二次供水设施的防冻保暖
室内、外水表,水管、龙头的防冻可用棉、麻织物或保暖材质包扎。
如果水表、水管冻住了,怎么办?
1、用温毛巾包裹水龙头,然后浇温水,使龙头解冻
2、拧开龙头,用温水沿水龙头慢慢向水管浇洒,使水管解冻
3、浇至水表处仍不见有水流出,则说明水表也冻住了,再用热毛巾包在水表上,用温水(不高于30℃)浇洒,使水表解冻,切勿用火烘烤
4、也可用吹风机来回吹水表及周边管道
二次供水的三种纠结
“水很浑浊,根本不敢喝,自来水公司收钱不管事。”经常会听到有居民抱怨水质问题,自来水公司作为水费收取者,常被最直观地认为是责任主体,成为众矢之的。
一般,自来水公司主要负责从原水到达标水出厂的这部分环节。但事实上,从出厂到入户,自来水要经历多个环节。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是城市供水系统(原水供应、制水生产、清水输送、二次供水)四大环节的最后一环。很多时候管网水是合格的,但是二次供水到水龙头环节却出了问题。造成这一环节水质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如供水设施产权管理分散、建设标准不统一、设备缺乏定期维护等等让二次供水纠结的问题,自来水公司只不过是“替罪羊”。
纠结一:责权不清,责任人不好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城镇地区92.1%的用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如今,部分老旧小区居民反映“水难喝”“不敢喝”。谁该为此负责?
二次供水涉及规划、国土、建设、价格、城市供水和卫生管理等政府部门以及负责小区管理的物业公司,各政府部门及物业公司所担负的职责也各有不同。全国各地几乎都面临这种多龙治水的局面,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责权不清,直接导致了相互推诿。
《人民日报》曾报道北京市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北京市民王女士曾拨打自来水公司客户呼叫中心反映水锈问题,接线员表示,市民家里的自来水问题该向谁反映,取决于水费交给谁。如果是去银行缴费,则由自来水公司负责;如果交给物业,则由物业负责。而王女士联系小区物业时,负责人却表示,小区居民楼楼层偏低,不存在二次供水,由市政管道直接输送。于是,她又咨询了市政部门,对方表示只负责公共管网的检测维修,小区内部管网归产权单位、物业服务公司或住建部门管理。问了一圈,王女士也没明白小区水管维护到底归谁管。
对此,专家指出,目前北京市自来水系统属于非统管,即供水前、中、后分属自来水集团、市政、物业、住建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管网维护改造可能涉及多个供水系统,需要统筹协调,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纠结二:产权复杂,后期维护不好做
二次供水到水龙头过程中产生的水质问题,与复杂的产权相关。产权问题繁琐,直接导致供水设施有人建,无人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供水设施陈旧,二次供水工作的推进,往往就卡在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上。
由于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不同,高层建筑物的所有人不同,使一些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责任主体不清,互相推诿,影响了二次供水设施的正常维护和使用。有的小区产权种类繁多,往往千头万绪。一个小区内,不仅有商品房,还有商用房、公产房等等,因为住宅产权的多元化,水箱的产权也是相当复杂。很多老旧小区,产权就更加复杂了。
《物权法》界定了二次供水设施的产权为全体业主共有,业主应承担其维护的职责,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代为管理。目前,很多小区业主委托物业服务公司负责维护管理,自来水费也由物业代收代缴。让供水企业头疼的是,有的小区物管部门以设施是他们投资为由,向进行“水改”工程的供水企业收取二次供水配套设施建设费用。但事实上,大多小区的二次供水配套设施建设费用,开发商在售房时已经摊算入房价。
按相关规定,即便实现抄表到户,自来水公司负责自来水管道的维护,但并不包括小区内部的二次加压管道。如果后者出现问题,则需要物业维修或更换,但有些物业发现管道漏水就停水,让业主去找自来水公司。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居民的物权意识不强,遇到二次供水影响水质,第一时间会找政府、找供水企业,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政府会让供水企业被动地承担这类服务。而现有水价内并不含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和维护。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指出,现行自来水价格无法覆盖“全成本”。虽然居民可能感觉水费不便宜,但实际上现行水价普遍还不到全成本水价的50%。老旧小区由于建成时间久,所用材料旧,管网翻新成本将远远超出水价支撑能力。在没有政策、资金的支持下,由供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过大。
纠结三:政策缺位,“烫手山芋”不好接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与二次供水相关的管理办法,加之责权问题的存在,二次供水管理也存在巨大隐忧。
分散的二次供水设施一般由开发商建设、物业公司管理,很多小区建设过程中,专业的供水企业并未参与其中,多数产权(管理)单位不具备供水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当地供水条件不十分清楚,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二次供水方式。造成二次加压供水设施的建设和适用缺乏综合考虑,开发商在建设二次供水设施过程中,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所用材料良莠不齐。这些设施由小区物业负责维护清洗,二次供水水质完全要物业能否尽职尽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指出,现在的二次供水设施多半由小区的物业来管,且不说责任心,他们本身也没有专业能力,根本管不好,不会管,更疏于管。“政府只保证管网水合格,这是不够的。要反思,要总结,应该从现在开始,新建设小区时自来水公司就要参与,这样才能很好的开展后期的管理。”政府应该采取一个统一的政策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化解二次供水市场的诸多纠结。
目前,全国已经有多个城市尝试改革高层住宅由物业代收代缴水费模式。杭州、西安、济南等地,都已经出台了将二次供水设施向自来水公司移交的相关政策。
但这一过程也并不顺利,早在2009年山东省就颁布过类似规定。去年,山东再次出台政策,明确要由专业供水企业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区没能完成移交。原因之一就是,物业公司想从中牟利不愿撒手,据了解,曾有小区物业公司为了转嫁二次供水设施运管成本,除物业费之外另行向业主收费。而另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虽然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并没有明确“财物归属如何界定,责权利如何分配”。
济南水务集团二次供水部宋部长介绍,运管一个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需要电费、人工费、维护费等多项开支。很多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从规划到建设,都和现行的技术规程不符,比如二次供水设施兼做消防水池,若水务集团接管就必须进行改造,改造就需要重新选址、规划、建设、投资等;再加上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改建涉及小区业主利益,势必牵扯到多个部门,存在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价格制定到设施确权等诸多问题,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因此,有专家建议,其一,二次供水的建设及维护工作应该尽快交与专业的公司,如自来水公司等。其二,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为二次供水管理提供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改造、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渠道。其三,从物业产权角度讲,要尽快法律界定二次供水的归属及其投资主体。不能让供水企业承担他无法承担的“骂名”,而要真正肩负起其应该承担的服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