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流量的见底与新流量的孵化
后疫情时代的居家办公,是用户行为发生变化的一个节点。
上篇推文中在对用户需求和行为变化的分析中提到,家,成为集生活、工作和社交三种行为为一体的综合化场所。这种场景功能的变化,实际上也直接导致了现代人在线浏览视频时长的持续走高。
居家办公实际上释放了更多的时间,这些时间很大一部分被用来在线浏览视频,包括长视频,也涵盖了短视频。用户通过视频这一端口,与品牌的互动和黏性进一步加大。
视频营销是典型的新型营销,与过去传统的线下营销相比,以视频为主的新营销更为宽泛、覆盖范围更广、覆盖的群体也更多,对于家电行业而言,除了广和多,客群覆盖的精准度也进一步集中,因为行业和产品的属性决定,浏览家电家居的客户有60%甚至以上的刚性需求。其观看家电视频的主要原因并非娱乐和打发时间,而是有着刚性的购买意愿和购买需求。
一面是传统线下流量的见底,一面是视频营销带来的巨大新流量和新销售的孵化。
很显然,后疫情时代的家电厂商,在保持原有线下优势的同时,正在加大马力布局以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为主的新的营销格局。
无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在组建新营销布局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即内容、平台(包括公域和私域)和转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适当通过数字化的赋能,可以加速并提高客资转化率。
为什么要做品牌IP,树立品牌的“人设”?
过去,传统品牌形象输出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请代言人。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代言人只是品牌IP的一部分,品牌IP是一个系列、一种持续、一方矩阵。
IP是品牌标签,而且是现在更直接、简单、有趣的品牌形象传播。尤其在代言的明星持续“翻车”的情况下,树立正面积极向上的品牌IP,显得更加重要、而且稳妥。
比较成功的IP,分为几类。
即关联热点,例如走科技范的品牌,可以关联航天热点和航天标签。家电品牌中也有与航天关联的品牌IP,例如安吉尔与航天部门联合的净水计划,九阳也与航天联合推出相关净水产品,等等,都是走专业化的技术品牌IP。
近两年比较热门的,还有文化IP。
尤其是与故宫联名推出的带有文化标签的产品,强调品牌的文化属性、国潮风采,例如恒洁卫浴这两年主打的国创品牌,与故宫联合推出的产品展出;包括美的与敦煌联名,打造的文化探索之旅,等等。都在通过文化的加持,树立品牌的文化IP。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IP的打造绝大多数集中在国产品牌,在传统文化中更好找到文化的支点而做现代化的延展。
另外,大热的冬奥会,搭上体育IP的品牌也不在少数。
总之,品牌IP的作用显而易见,第一是迅速建立起消费认知。
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如何突出品牌的调性,并在最短的时间影响和占领消费者心智,IP是显著标签。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象、热点事件和人物,可以引导消费者将IP与品牌等同起来,加速对品牌的认知,IP是品牌认知的一个加持。所以,好的IP可以帮助品牌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
品牌IP的另一个作用,可以降低品牌传播成本,同时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在消费认知有优势的情况下,品牌在平台就会拥有更高的搜索率,平台在合作中会给予品牌优先推荐权。例如,如果和故宫等大热的文化IP合作,在天猫相关发布会上则会取得优先权,从而降低传播成本。消费者在迅速搜索到品牌相关信息后,可以降低选择的时间成本,在认知基础上继而降低决策成本。
内容打造第一个关键词,是海量+品质,无论是公域还是私域,内容一定先行。
一般,海量以短视频为主,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为了更好的留资,短视频对黄金时长是15秒~3分钟之间。所有产品都可以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与客户建立连接。短视频目前是品牌和产品具象化最好的表达方式。
一般来讲,内容可以分为厂商自产和达人相结合的方式。
品牌自产内容更为优质,以短视频为主的内容目前是较为有效的长效营销,品牌自产内容一般可以结合当下热点,热度高的内容更容易占据用户时间和消费心智。
品牌有了高曝光的品质内容之后,伴随着市场的下沉,内容也需要下沉。在这个过程中,让每名经销商共同发声,通过自己或者公司的视频号共同传播,实现厂商联合、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影响力,实现裂变。
另外一种内容,是外包。主要是与KOL和KOC合作共同进行内容矩阵的打造。
品牌自产内容和经销商内容都是专业输出,吸引的是有需求的用户。通过不同圈层的KOL,不同生活方式和场景内容,能够得到更多圈层用户的关注、兴趣和共情。例如,与家电家居有密切关联的KOL,是设计师。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抖音上设计师的设计分享备受关注,或许观看短视频的用户不会找到该设计师合作,但非常愿意听从和参考设计师的建议和指导。
实际上,设计师这一群体或者家装渠道近两年成为家电行业的重点渠道。客户希望省时省心、快速优质的完成装修,客户的需求就决定了渠道的倾向。联合设计师和家装公司,可以让客户更好的了解品牌和产品,包括整个装修流程,可以实现品牌与用户的联接。这其中,短视频是个好渠道,下文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