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买楼苏宁扩军万达瘦身 家电企业们为何还在焦虑?
慧聪净水网不在焦虑中突破,就在焦虑中沦陷。对于家电企业来说,近年来,流通行业的众多商业零售企业不少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那就是敢于折腾、勇于变革、勤于突破,最终还不能害怕失败。
开年以来,商业零售行业的资本大动作,就给还在酝酿市场新一轮引爆风口的家电产业,带来了紧张感和压迫力。
先是,京东被曝出斥资27亿,收购北京曾经的老牌五星酒店翠宫饭店,作为在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场所;随后,则是张近东在苏宁年会披露,苏宁已接手万达百货在全国37家门店;此外,最近2年来,曾经商业地产巨头万达,已转让近20项国内外资产,包括地产项目和控股公司股权,总资产减少近1700亿,瘦身成为一家文化等服务公司。
无论是京东从大南边的亦庄跑到大北边的中关村,买下翠宫饭店充当办公室,还是苏宁买下全国37座的万达百货硬资产,构建大百货业态;或是近年来万达加速清理商业地产等重资产,转向轻资产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团队输出,在不同商业流通企业动作背后的本质都是相似的:时代在变天,用户在变脸。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浪潮下,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员工,还是对待自己的用户,都要一视同仁,谦卑有爱。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在零售行业京东、苏宁等企业动作频频的背后,以及地产企业万达的颠覆式转型动作,均折射出市场经济的持续转型、升级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造“多条腿、多个跑道”的经营新格局,构建“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新商业版图。一边是,打造“内生性增长体系”,提升产品力、服务力、促销力和品牌力,强化经营质量的稳步提升;另一边则是,在借助资本入股收购甚至生态结盟构建“外延式动力体系”,开始谋求多战线、多平台的协同发展,寻找外部增长动力。
可以看到,在此次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除了品牌之外的其它资产同时,还启动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相继成立家电集团、消费电子集团、快消集团、时尚百货集团、苏宁国际集团,以推动商品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经营。联系此前京东商城、阿里巴巴,以及美的集团、海信集团、长虹集团等诸多企业和商家的组织架构,基本可以看清一个方向和一个动力:那就是通过企业内部组织的调整,形成全新的竞争力和战斗力;然后再顺势而为推动市场、商品和用户的细分化、专业化经营转变,最终构建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压舱石”。
近年来,相对于京东、阿里,以及苏宁等商业流通企业,甚至是万达这样的老牌房地产商,家电企业的变革速度虽然也在加大和提升,但仍然属于“动作辐度小”、“跨界力度弱”,以及组织架构、经营理念普遍还是微调微动。由此,这也造成了最近5年多来,虽然很多家电企业都在叫着“变革”、“转型”、“升级”,但是结果并不明显,而且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根本,还是家电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产业:外部环境虽然在恶化,但未触及企业的生存底线;各个企业内部普遍经营业绩还可以,尚未动及筋骨。
由此在很多家电企业还在纷纷焦虑的背景,商业零售企业们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担心,而是必须要拼命放手一搏:一方面,要解决企业内部发展动力、信心源泉的问题,不能只是一味的资本并购,还要构建内部有竞争力的狼性团队和斗志;另一方面,则要应对市场外部的快速变化,特别是众多的年轻化消费群体,以及习惯和模式。比如,苏宁要在短短几年,新增1万多家实体门店,无论能否完成,对于团队经营能力和水平的倒逼局面已经形成。
必须看清楚,无论是商业零售企业,还是家电制造企业,在企业经营团队和组织的专业化细分背后,带来的必然是市场操作的更加专业化,最终形成的后果则是不同用户需求的差异化细分,从而围绕“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时代性规律,全面寻找市场细分下的增长机会和发展动能。由此整个制造产业、商业零售的未来,都在用户的手上和心中。
风水轮流转。整个消费市场,如今已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格局,更没有一成不变的产业环境,各个企业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因此,焦虑,甚至紧张、担心解决不了任何实际性问题,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在2019年这个新的时代起点上,除了要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用户服务等外部竞争手段上,加快变化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还要在管理思路、经营理念等根本性的内容上,积极转身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