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转型” 开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新路径
慧聪净水网一直以来公众对“中国制造”的理解是贴着madeinChina标签的产品,从富士康、TCL、耐克的代工厂发往世界各地。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谁的成本更低,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就越大。由于拥有相对较低的制造业成本,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台湾、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的制造业资本蜂拥而来,这也促成了现代化制造业的精确落户,中国一跃成为造福全球橱窗的著名世界工厂。
制造业重心如同大陆版块一样始终漂移,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早已从低级加工转向了智能制造。去人工化的制造业间竞争也进入了下半程。
中国制造业野心不再是炕头,而是船头
在众多“中国制造”者们寻求差异化市场和方向中,多数采取吸引海外订单在大陆加工的模式,而上海一家牙刷制造商却选择了出海制造,进口销售的逆行模式。
日前日媒报道称,一家上海电动牙刷制造企业把生产基地搬到了日本,实现在日本本土生产,反销内地销售的新鲜路径,市场对“中国研发,日本制造”的普遍解读是偏向营销端的考量,而事实上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主动寻求转型的迫切心态。
背靠人口红利和政策支持,中国制造群体凭借着速度和勇气,揽取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生产订单,但是不得不正视的是,廉价是中国制造群体在商业上的砝码,而廉价标签也是中国品牌国际市场上最难破解的痛点。
日用产品廉价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支出利好,但是过度的低价竞争也在伤害企业研发积极性,制约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和遏制研发能力及欲望。
而当价格成为中国企业竞争的惯用手段时,中国制造也成为廉价的代名词。事实上不谙长久之计的企业正是因此而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扬帆出海,知产转型,中国制造寻找新出路
杰出的中国品牌早己不想陷入“降售价,低成本,零创造,再降价”的死循环,选择“产业出海,品牌国际化”成为近年风行之策。在成熟的国际市场中,率先出海的中国制造商们发现,廉价仍是中国企业想要摆脱却难以脱去的标签。
然而互联网的春风却正在改变尴尬的局面,部分先知制造企业已开始使用自有品牌对接国际市场,同时围绕智能产品的自有研发,提升了制造地位,随着市场话语权的增加,利用专利和功能来增加产品利润的案例不断发生。
另一方面累积了雄厚资金的企业也试图以资本输出,购买并借助海外既有品牌的方式进入目标市场。
而在中国自主研发,去海外生产制造的模式也不失为第三种选择,类似于日韩转移制造之初,中国制造业己经萌生了中国创造的理想,也试图通过简单的双边贸易来验证改革的成效。
事实上,中国设计可以将技术端的专利留在中国,利用海外优秀的物料和生产工艺,以资金为杠杆,通过品牌营销再把利润留在中国,这种创新模式符合当前产业转型的格局观,也有助于企业避开价格战的陷阱,不失为一种新的启示。
同时企业更多元化的资本收集能力可以更灵活吸纳全球人才补齐自己在研发和技术上的短板,企业品牌也完全可以同国外的中高端品牌同场竞争。中国制造的知产转型或将成为中国创造的一张闪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