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水比我家的自来水还纯净”--采访团记者致敬河源守护人

慧聪净水网 2017-08-23 11:22 来源:青海新闻网

慧聪净水网8月22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国媒体行"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湖域采访。这里是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区域,采访团的记者们被两湖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深深震撼。来自黄河沿岸的《齐鲁晚报》《三秦都市报》《山西晚报》《大河报》的记者,分别从生态保护、生态惠民、生态举措等方面,表达了对青海人保护黄河源头生态的敬意。

吴岸彪:感恩青海人民

黄河滋养了三秦大地雄浑的历史文化,对于黄河,对于三江源地区,《三秦都市报》的记者吴岸彪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吴岸彪说,八百里秦川,就是在黄河的拥抱中创造了历史,创造了辉煌,并一直繁衍至今。"所以,对于黄河,陕西人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作为一位生活在黄河中游城市的人,在这几日了解到我省在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就后,吴岸彪说:"感谢青海人民所做出的牺牲,正是有了你们保护黄河、保护三江源地区做出的巨大贡献,才保证了我们中下游地区人民有稳定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在玛多县,吴岸彪见到了心仪已久的黄河水源地鄂陵湖。纯净的湖水令人心生敬畏,吴岸彪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不敢想象,如果黄河源头的生态遭到破坏,黄河中下游又会呈现出怎样一番景象呢?"

吴岸彪说,青海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滋养中华民族的最为重要的长江与黄河都发源于青海,"可以说,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稳定,就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最为重要的基石。"

吴岸彪说,关中平原就是受到黄河的恩泽才养育出了三秦儿女,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她。如今来到黄河源,看到青海人民为保护黄河、保护三江源的生态所做的牺牲,青海为黄河沿岸生态所做出的贡献,作为同饮黄河水的陕西人倍感钦佩。

这几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极其重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保,花大力气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系列工程,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成立,则让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上了一个新台阶,相信未来的三江源地区生态会更加完善,继续滋养繁荣中华大地。

刘飞跃:三江源人是环保战士

作为从黄河入海口山东省而来的记者,《齐鲁晚报》的刘飞跃震撼于鄂陵湖的壮丽和神圣,更震撼于当地牧民群众的环保理念。

在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处,刘飞跃与来自全国媒体的记者一同采访了黄河源的生态管护员。他不停地用手中的笔记录管护员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也用镜头记录着黄河源鄂陵湖和扎陵湖的每一处风景。看到如此纯净的黄河水,刘飞跃调侃道:"黄河源的水比我家的自来水还纯净。"

黄河流入山东省境内已是悬河,而且几经改道,各种缘由刘飞跃知晓一二。刘飞跃说,其实如果没有黄河,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生活的华北平原,但是我们对于黄河的保护远远不如青海人民。青海生态立省的理念,在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上所做出的牺牲,是我们黄河沿岸其他省份人民都应该感谢的。

在刘飞跃看来,当地牧民群众对故土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他说,三江源是这些牧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寸草场、每一种生物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他们很清楚这里的生态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三江源的生态保护,直接关乎着他们的生存状态,这种蕴含着血脉的联系,应该就是他们的动力,也是他们一直坚持的目的--他们清楚,保护三江源的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的确,三江源地区是原住牧民的家乡,近几年,生态保护机制逐步完善,让更多的当地牧民群众投身到三江源保护中来,是三江源保护重要的基石。

房华:黄河源头生态让人欣慰

8月22日,《山西晚报》副总编辑房华与参加"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国媒体行"的记者们,目睹了黄河源头鄂陵湖与扎陵湖的自然美、生态美。

老家在山西的房华,笑称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被称为"山西母亲河"的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而这条河就从房华的老家流过。成为媒体人后,房华曾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走访调查报道汾河生态环保情况。

说起这次黄河源探访之旅,房华用"震撼"来形容第一感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房华听了无数遍,但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高原上看到鄂陵湖时,才觉得眼前的美景就是前半句诗的最好诠释。

清澈的湖水,茫茫的草原,水天一色,白云似乎伸手可及。这确实是世界屋脊上的奇观,除了震撼,似乎没有更好的词汇能形容房华在鄂陵湖走访的感觉了。

房华说,三江之源孕育了我们的母亲河,母亲河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黄河源的生态恢复,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一件事关子孙后代的事情,是事关"中华水塔"安全的重大问题。

在西宁听取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的介绍,然后实地走访黄河源,房华切实感受到党中央、青海省对于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决心,看到各种方法、措施正在有序推进,生态保护已经显现一定成效,这让生活在黄河中游的他十分欣慰。

黄河源之行,房华更深刻地理解了"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句话的意义。"这次黄河源之行,我看到了青海生态保护的成效,期盼三江源生态越来越好,造福当地百姓,造福中华民族,造福全人类。"房华说。

按照中央批准的试点方案和青海省印发的部署意见,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目标定位为: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

丁丰林:黄河源头就应该这样

丁丰林,《大河报》记者。他的老家在焦作,上学在开封,工作在郑州,爱人在三门峡……丁丰林的生活好像被黄河串了起来。

《大河报》在郑州,郑州在黄河边,郑州人吃的是黄河水,黄河水始于三江源,所谓饮水思源,作为一个郑州人,怎么能不去三江源看一看呢?这是丁丰林开启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国媒体行之前的念头。

8月22日的黄河源之行,对于生活、工作在黄河边的丁丰林来说,是人生第一次。

丁丰林说,河南人对黄河有与生俱来的感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通之前,省会郑州的生活用水都取自黄河。在黄河郑州段,至今仍有着郑州市的饮用水一级保护区。

作为一名媒体人,他曾持续关注黄河郑州段的渔家乐问题,直到彻底整治,黄河在那里回归了原本的清澈。

他一直期待有机会到黄河源头去看看。直到看到黄河源头的鄂陵湖时,他的心被眼前的壮美景色深深震撼了。

他说,他见识到的是不一样的黄河。作为黄河下游的人,他觉得黄河源头应该是这样的:没有工业,没有污染。

当丁丰林实地走访了鄂陵湖区域,目睹了当地的生态状况后,在黄河源地区,除了他想到的,还有很多他没有想过的,比如很多区域根本没有人,也不让开发,一些区域限制放牧等等。

丁丰林在文章中写道,生态恢复任务是艰巨的,但是玛多牧民的信念是坚定的。事实上,从青海到河南,沿岸所有黄河儿女的心意都是相通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们谁也不愿看着她失去美好的模样。

是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实施完成后,中科院对项目实施情况组织开展了第三方综合评估,总体认为,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提升,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