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也靠不住!空气净化器问题到底出在哪?
慧聪净水网这几年来在中国市场上“享尽雾霾天气”商机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虽然短期内仍然会随着“雾霾”随时爆发,但面对乱不成形的市场、技术、标准、价格,趋于理性的用户正在选择抛弃空净器,新风机正悄然兴起。
没有最乱,只有更乱。近年来,相对于传统家电市场,短期内快速爆发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市场混乱已是有目共睹:不仅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即便是一些高价格的洋品牌,也频频被爆出质量不合格,效果不达标,噪声大等诸多问题。甚至很多企业为了利益,牺牲产品品质。
可以说,空净市场已经到了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出手严治的关键时候。面对当前市场乱局背后的原因,却是各执一词。技术和标准是一方面,根源则是监管不严、企业缺乏初心。对空净行业来说,现在迫切需要正行业风气,敦促企业不再只求一时利润,而是扎实找需求、做产品,真正维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质量门频出:暴露行业真相
当前,空气净化器市场到底有乱?先看一组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上海,当地质监局的一项空净专项抽查,3批次不合格;陕西,当地质监局抽查11批次空净产品,5批次不合格;成都,两款亚都空气净化器因“连续骚扰电压”、“结构”问题被认定为不合格;三月雨、造梦者DreamMaker、新森代、Fusewins、INES樱等空气净化器登上国家工商总局不合格名单。
去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2016年进口空气净化器产品监督抽查结果:Dyson(戴森)、Blueair(布鲁雅尔)、Honeywell(霍尼韦尔)、怡口、LG品牌空气净化器均有产品不合格。
没有一个品类像空气净化器这样,如此频繁的登上各地质量抽检不合格的名单,甚至有时出现一半以上的不合格率。可以看到,在这些质量抽检中,不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外资品牌,不知名的小品牌,还是知名大品牌,均有中招。
其中,空气净化器不合格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洁净空气量不合格,噪声过大,净化能效不达标,CADR值、CCM值不合格,输入功率和电流、电源线链接、软部外线、待机功率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还有一些进口品牌则是在标志和说明上存在问题。
还有一个真相,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很多空气净化器自身并不具备对室内PM2.5的检测能力,只是通过机器运行时间指挥显示灯的红黄蓝绿显示,让消费者误以为灯由红变蓝、变绿,有效果了。事实上,就是公开利用产品技术的专业门槛欺骗消费者。
乱无止境: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空净产品屡屡踩入产品质量“雷区”,已经不单单是一两个企业的问题。在“雾霾经济”拉动下,空净市场可以说一夜繁荣起来。大多数企业抱有投机心理,甘愿以身犯险,而市场大环境,包括消费者心理和市场监管也很不成熟。
当前,大部分空净产品生厂商缺乏技术体系和人才支撑,甚至连基本的产品实验室都没有;有些企业是临时转行,买一些知名品牌的材料和部件进行组装,贴牌去卖;没有检测设备,出厂的产品连自己都不知道达到什么标准;在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形成了与检测PM2.5一体的造假“流水线”。
在空气净化器销售最火爆的时候,很多品牌甚至出现脱销,加速了低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抢夺商机的情况。虽然网上满是产品测评,分析,但大多数消费者根本不懂产品,也不懂行业标准,购买空气净化器只是为求心安。市场空间大,新兴领域消费者又好骗,很多厂商摸准了这一心态,牺牲质量求利润。
与此同时,行业标准不一;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备、漏洞颇多;处罚力度不够,导致厂商违法成本低;这些也是造成行业乱象的原因。像很多引入的外资品牌,其实不管是结构还是能效,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消费者使用习惯,厂商和消费者只看品牌,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能效标准体系、标识等,都是一片混乱。
可以说,空气净化器当前的市场问题大,“疮口深”,要改变这一乱象,必须要对症下药,还要下猛药。所以,在家庭希望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之前,国家还需要对空气净化器市场率先展开一轮“净化”,同时大企业则必须要敢于承担责任,加速以市场化手段重组行业格局。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