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吓人 抱怨者多 行业戾气从何而来?
【题记】
9月份的数据不及预期,给今年市场带来骚动,也出现了一些抱怨和戾气,但这绝非是行业的主旋律。但其负面效应对行业影响深大,行业和企业也不能坐视不理,任其伤害行业的健康发展。

冯同 | 撰文
最近一段时间,在行业常常感受到一些悲观情绪。埋怨产品价格低还卖不动的,牢骚市场清淡无人气的,诉苦工作繁忙却玩不成KPI的,嫌弃上班辛苦太累报酬低的,怨恨家电行业没有发展前景的。总之,对行业、市场的抱怨比较多,似乎形成了心绪紊乱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就是一种传染病,一旦在行业弥漫开来,就有很强的传播效应。不仅个人的心绪难以平静,还会影响到整个行业氛围。企业更是成为这种情绪的最大受害者,很多工作都会因为悲观情绪难以顺利开展。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5年9月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同比-19.2%,拉低了前三季度整体增速。9月清洁电器、厨房小家电增长降速,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燃气灶、热水器(电热、燃热)7大刚需品类均出现双位数下滑。
按9月份这个数据来说确实有些吓人,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同比下降接近20%,况且这还是在“国补”持续期间,下降的幅度不能说不大,不仅是拉低了前三季度的数据,关键是动摇了行业的军心,岂能不令人担忧?
正是这种不尽人意的市场状况,使得行业流露出一些埋怨和悲观。其实,行业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行业从业者要生活得好就要有工作,市场情况不好就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特别是那些在市场一线的人员,销售好坏与收入直接挂钩。
企业也是如此,需求疲软市场不景气销售下滑,企业生产的产品就卖不出去,企业的整体生态就会受到影响。销售下滑就会造成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就会陷入缓慢甚至停滞,这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不仅仅是企业员工的工资受到影响,甚至连供应链也会受到牵连。
其实,市场并没有那么不堪。上面仅仅是9月份的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家电零售额同比2024年为+5.2%,同比2023年为+3.7%。也就是说,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看,2025年在“国补”政策推动下,家电行业表现出逆势增长。

既然市场并不是如担心的那么不堪,为何市场上还会弥漫悲观情绪,甚至出现一些负面戾气呢?实际上就是家电行业面临问题的具体反应,家电魂归纳各种情况来看,主要是受以下一些因素影响造成:
一是,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的阵痛。事实上国内经济正处于从传统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一过程伴随着结构性调整的短期阵痛。比如,房地产投资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交织,使得家电需求明显放缓。社会环境不尽人意必然带来负面情绪。
二是对行业进入存量发展期的不适应。家电行业自身刚刚进入存量发展期,很多企业和个人仍然是增量时期的理念和思维,单纯看数量的增长而不是质量的提升,苛求市场永远是增长状态。当市场销量不及预期时,各种苛责、埋怨不约而至,故而形成情绪低落。
三是家电经营模式裂变的必然。在这一轮的家电变革中,经营模式对行业对行业的影响最大。线上营销凭借便捷和低价,加上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家电线下门店交易渐趋式微,很多线下实体店跟不上变革节奏,或者转型不成功,门庭冷落造成很多传统经销商无以为继,这部分人的情绪最为低落,是多种怨言情绪的策源地。
四是一些现实问题的骚扰。就比如一个亲历的案例,某企业的高管因在单位工作与主要领导观念不一,经常为一些工作而争执。一怒之下就选择了辞职,本想着像他这样在行业有着丰富经验和阅历的高管,以往找个工作轻而易举。可这次半年了都没有再谋求到一份体面工作。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少,他们的失落情绪也会到处传染。
此外,在现代通讯与信息发达的社会环境下,很快这种情绪就会扩散到整个行业。一些企业担心这种市场状况会持续,就采取所谓的保守紧缩策略,不再积极组织各种市场推广活动,甚至少参与或不参与行业活动,加剧了行业情绪的负面效应。
现实最能教育人,看到如此状况,很多人难免不感到抱怨,心生悲愤。这样就会在其周围形成共鸣圈,加上有些头部企业的躺平不作为,也为其他企业在如何应对上打了个样板,最终行业出现流行性问题就在所难免。
不论是悲观也好,戾气也罢,只是整个行业的很小的一部分,但其产生的能量和破坏力却不小,行业、企业、个人都不能小视,应该给予重视和积极应对,坚定行业未来的信心,多给行业注入正能量,这样那些消极负面情绪才烟消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