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楼宇”创新 将在国际上继续领先
——《智慧楼宇数联应用规范》联合标准中期宣介会侧记
近年来,上海的楼宇科技工作者,以“智慧楼宇”定义的研究和《智慧楼宇评价指标》标准的制定为标志,在对智慧楼宇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进行创新,超越欧美、日韩、澳新和港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处于国际上领先的地位。2025年11月6 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1H馆,由科技社团、制造、物业管理企业等单位组成的上海静安智慧楼宇(数联)标准创新联合体,举办的《智慧楼宇数联应用规范》联合标准中期宣介会(下称《宣介会》)》上,记者得知,上海在如何推进智慧楼宇的创新,从而推进智慧楼宇产业链的形成又有了新的进步,继续引领智慧楼宇在国际上的发展。

众所周知, 全世界许多城市都以建设智慧城市(smart city)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之一。智慧楼宇(smart building)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际上智慧楼宇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像智慧公务、智慧交通等其它领域一样,得到确切内涵的定义,人们往往将智能化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当作智慧楼宇,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以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为代表的上海楼宇科技界,经过10多年对《智慧楼宇评价指标体系1.0-3.0》的研究,在2018年的世界AI 大会上,正式提出一座建筑如果可以称为智慧楼宇,应该具备四个条件,即四个维度:绿色建筑(green architecture)、自动化集智(AI integrated automations)、现代物业管理(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和融入“智慧城市”(to be a part of smart city)。这一论述得到与会的各国同行的赞赏。同时将smart building作为“智慧楼宇”的英文术语,已经被国际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智慧楼宇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判别一座建筑是否智慧楼宇的标准,也在上海乃至全国、全球成为相关单位楼宇建设和改造项目智慧化的指南和风向标。

然而,《智慧楼宇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解决建设或改造楼宇中,使其名副其实地符合“智慧楼宇”的称谓,是个“怎么样”的问题。对于具体如何操作,与智慧楼宇相关的设备、设施等硬件和策划、设计、管理、运行等软件各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还有这些硬件和软件之间互相如何配合、协作,需要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准则,才能使智慧楼宇的各项功能得到健康的发挥。就是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根据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的提议,并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静安区以及区市场监管局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安装维修分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汉斯希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环宇消防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静晟云应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广慧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恒鑫福荣(上海)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静安智慧楼宇(数联)标准创新联合体”(下称“联合体”)这样一个联盟性的组织,他们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智慧楼宇数据互联应用规范》(下称《应用规范》)。

在《宣介会》上,联合体的代表介绍了《应用规范》的包括的编写的进度和主要内容,目前《应用规范》已经完成了整体提纲的框架,它由编制背景、编制目的、标准的重要性和工作基础等五大部分所组成。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也是我们编写《智慧楼宇数联应用规范》最基本的指导方针。此外,国家和地方政策高度重视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楼宇更新为切入口,推动城市功能再造和产业活力提升。它也将带来楼宇运营模式的革新,通过构建统一的数字生态,推动以数字化赋能空间价值重构,用智慧化引领建筑业态升级。未来将催生楼宇经济和科技的新增长极,为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它还将是房地产业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赋予新的发展方向。有了《应用规范》,就有了围绕智慧楼宇的“四个维度”,包括机电、电子、人工智能、通信、土建、环保、节能、消防、材料和设计、物业管理、法律、金融、科研等等国内外各企业、单位提供产品和服务,参与到智慧楼宇及其产业链的建设必须共同遵守的科技和管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所有希望进入智慧楼宇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门槛。

《应用规范》不仅要体现它是我国智慧楼宇的理论和实践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它将与《智慧楼宇评价指标体系4.0》等相关标准一起,形成可以影响上海、全国乃至全球的先进的智慧楼宇标准体系。组织联合体和编写《应用规范》也是我们上海楼宇科技界在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响应中国继续推行全球化的国策和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大循环的创新的具体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