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电器企业市场经营的荒唐事
这几年中国家电市场风云变幻:消费需求多变且低迷、萎缩,厂商竞争内卷、拼低价,市场走势动荡,而且变化多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家电企业的市场经营和操作出现一轮混乱动作,甚至出现了不少“荒唐事”。
宁言|撰写
今年以来,很多家电企业都在鼓励线下渠道的合作商家,以及经销商老板们,搞线上直播引流,搞个人IP打造,搞年轻用户运营。单就直播来说,要求商家一天至少播上2、3个小时,而且要天天坚持,并且直接计入KPI考核。
对于怎么直播,哪些直播手段有用,以及经销商老板搞IP运营怎么定位、规划,还有线上直播卖货、品牌引流的投入产出比等细节问题,全然不管不顾。就是一句话:先干为敬!只有做了,才能找到方向和手段。其实就是大海捞针或是刻舟求剑!
更早的几年前,很多家电企业不只是推出了企业专属的线上官方商城,发展自营网店在卖货,同时还鼓励商家直接上网开店卖货。甚至还为商家推出了专门的小程序微店,让经销商“线上线下”双店卖货。一段时间内,家电市场上的各类微商层出不穷,家家都在发展和招募,最终的结果却是短短1年内就没了动静。
这种“线上网店和线下实体店”的双线经营策略,看上去很美好!让众多家电经销商拥有了与线上电商正面竞争的平台和手段。不过,很多经销商却发现,实体店干不过网店的核心原因,却是线下商家的产品资源、促销、价格等完全没有竞争力,同时用户有限的流量只会向头部的电商平台集中。
可以说,不管是推动家电经销商线上开网店,还是引导家电经销商天天搞直播、引流获客,甚至打造人设、做搞笑视频等等,对于家电经销商来说,这不过是家电企业将10多年前线下的促销手段和经营理念,直接“照搬直抄”在线上平台的复制。
比如说,通过线上直播引流获客,就是当年家电企业和商家们逼着自家的导购员,直接进入小区发单页,贴海报。到底有没有人看,能不能看,都是未知数。反正就是单页先发出去再说!万一有效果,就是意外的惊喜收获。
同样,让家电经营商线上开店,包括京东、天猫等平台开设第三方门店,以及家电企业的电商平台上直接开微店。看上去很美好,可以解决线下实体门店空间有限、展示产品的品牌和种类较少等短板。但是,对于县城及乡镇经销商来说,有没有相应的能力,以及足够的资源、团队,如何落地匹配?连1、2个品类和品牌都卖不好,一下子搞几十个品类和品牌,就是添乱添堵啊!
不可否认,最近的3、5年来,很多家电企业比较焦虑,要么是迷茫中找不到方向,要么是着急找不到路,普遍性陷入了一轮“明知内卷无效,还要持续内卷”的境地之中。导致很多家电企业在一线市场的经营节奏彻底乱了,市场打法多变,甚至演变为折腾与乱搞,让合作的经销商们非常痛苦与煎熬。
比如说,线上开网店,搞直播,甚至投流获客,都是直接将很多家电企业过去10多年、20多年,在线下市场的走村串巷和进小区发单页,贴海报,以及在离用户距离近的商场开店,完全就是一个逻辑。就是简单粗放地投入“门店建设”,开启“人海战术”下的推广营销。
对于这些折腾的结果如何,比如小红书种草一窝蜂的大手笔投入,投入回报比怎样,产品与用户群体是否匹配,以及相应的内容、话术是否合适?其实很多家电企业并没有去算细账,也没有经营的细分化策略,就是凭感觉或者说“同行做,我也得做”的跟进与模仿。而更有意思的是,大量家电经销商们,要么是没有能力算账,要么是没有办法算账,就是简单地选择“听话”去干,或者说一边抱怨一边干,结果就是“不及预期”甚至还出现了“效果很差”的情况。
在家电圈看来,很多家电企业的焦虑与折腾,家电经销商的痛苦与烦恼,问题不只是出在外部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动荡,而是整个家电产业走向成熟、走向发展稳健早就成为事实,只是很多家电厂商的心态与认知没有调整过来。要么是,不正视外部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要么是拿老办法应对新市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市场转型变革的错位与撕裂。
比如,这几年很多家电厂商痛苦的拼低价内卷,原因在哪里?就是大量家电企业缺少有竞争力、差异化的好产品,只能拼低价;很多家电经销商缺乏营销服务一体化新能力下的经营手段,只能靠低价抢夺眼球。不是家电厂商不知道这些问题和症结所在,而是不愿意去开启一场“真刀真枪”的变革。
所以,很多家电企业的经营变革与市场转型,关键还在于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内,要有足够的胆识与魄力,能够推动企业自身的能力、认知和体系破局;另一个是对外,要持续关注商业合作伙伴的成长与发展,了解他们的短板与软肋,才能帮助他们推高市场经营的水平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