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电企业的市场任务悄然生变

慧聪净水网 2025-08-01 10:20 来源:家电圈作者:华辛

家电行业的所有企业们,不管是造家电、卖家电,还是修家电,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核心的市场任务必须主动调整,要从“谋增长”向“活下去”转身。 

提醒大家,今年下半年,千万不要囤货,梳理自己的能力边界,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家电经销商不断提醒身边的同行们,希望大家不管接下来的市场经营格局怎么变化,就坚守一个原则底线:别囤货,别吃政策。就稳稳地提货、卖货,卖一台赚一台,别拼低价,也别冲规模,让企业具备“活下去”的能力。

事实上,进入2025年下半年以来,家电圈从家电行业众多企业和商家处了解到,不管是头部的,还是腰部或尾部的企业,都在调整经营心态、经营手段和经营任务。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要从“谋增长”向“活下去”切换!

接下来,家电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和商家们,加速调整在一线市场经营和竞争中的目标追求。将企业多年来习惯性的出货增长,变成企业和商家联手合作,寻找新的活路和出路等探索。当然,这种调整需要长达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过程去探索甚至试错。原因是,从追求增长到想办法活下去,这不只是企业经营降速的问题,还有企业经营策略的换挡。 

很多家电厂商一改往日的战略目标,要求市场营销团队从过去的“一路增长、快速增长、稳定增长”,全面转向“赚到钱”和“活下去”。多位家电企业人士表示:这次转向完全出乎意料。虽然,公司每周还在考核经营业绩,包括回款和出货,但是领导的要求则是关注商家的经营质量,以及终端经营的可持续性,和零售的整体利润。 

家电厂商在今年选择这一转变背后,并不意外。在家电圈看来,有一些无奈也有一些期许。比如说,外部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持续多变,带来的消费需求低迷、下行,导致众多家电厂商即使是天天降价、持续降价,也抢不到预期中的用户订单和出货规模了,反而造成了企业和商家的经营利润损失。 

今年以来,在一线市场上,不少家电经销商就反馈,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都无法刺激市场的出货了。有的用户订单是被线上电商抢走了,有的用户则是压根没有需求。很多用户的家电已经用了10年、15年,但是没有坏,就是不愿意换新。

即使是在家电国补政策助力下,一线市场的消费需求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强劲反弹。特别是在进入今年二季度及三季度之后,终端市场的出货反而出现一轮新的下探。最终,这不只是造成了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内卷,变得更加严重;同期,越来越多的家电厂商,对于一线市场的抢夺和经营信心,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低迷和下滑,团队士气遭遇挫折。

进入7月后,家电圈发现,越来越多家电厂商面对一线市场走势和竞争,开始反思并调整。一是,内卷从来不是生产力,并没有带动经营业绩、经营质量的提升,只是增加了企业的内耗,并加剧经营的亏损;二是,家电国补政策,只是雪中送炭并不是灵丹妙药,要想走出寒冬,关键还是要靠厂商自身的经营策略和手段创新;三是,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主流消费,均处在一轮调整和动荡期,并没有企稳和反弹迹象,很多厂商面临着“投入大产出小”等挑战。

只是,过去30多年以来,众多家电厂商一路寻求增长、快速增长、稳定增长,今年开始却突然寻找“活下去”出路,这种转变来得太快,必然会在短期内引发一批家电企业,特别是市场经营团队的不适应和不习惯。这也是接下来,很多家电厂商经营团队的第一道关卡,主动适应从高速增长向低速甚至滞涨阶段的经营变局。

当然,从“谋增长”向“活下去”的经营任务转变,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并不意味着产业的寒冬已经提前到来,只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厂商抢夺的激烈化,需要调整经营任务和经营方向,去提前适应这些变化,找到参与市场经营和抢夺的更好手段和策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