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碎片化带给电器厂商的红利
消费碎片化,进入今年以来,在家电行业已经势不可当。对于家电产业来说,这将是未来10年最难的一道考题,也是来自用户层面的最大红利。
周简|撰写
机会与挑战,一直同时存在!特别是对于海尔、美的、格力、海信、长虹,以及方太、老板、华帝,还有九阳、苏泊尔、格兰仕、追觅、科沃斯等家电品牌商,以及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家电经销商来说,似乎更期待来自于挑战背后隐藏的商机。
对于今年以来的家电市场发展和走势,对于很多企业和商家来说,同样是充满着“机会与挑战”的博弈:一边是家电国补政策的加持,另一边是家电消费的多变跳级;一边是家电套系化、品质化和品牌化的升级,另一边是家电渠道的碎片化,以及主流消费的碎片化裂变。
引发整个家电市场竞争的拼低价、内卷等现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不过,在家电圈看来,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接下来在市场经营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也是唯一的红利机会,就在于“消费的碎片化”。
简单来说,消费需求的碎片化,倒逼家电厂商只能联手去重构市场、营销及产品的研发,众多不能及时主动转型的厂商就将面临出局,或者加速淘汰;好处则是,消费的碎片化将会加速家电厂商从产品制造商、零售商向品质生活的服务商转型,将会推动家电厂商“由硬变软”和“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的系统性变革。
挑战来袭:好产品低价格,也卖不动了
消费碎片化,对于家电产业的直接影响,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会让家电企业的周期性出货直接被摧毁,会让家电经销商的拼低价遭遇无力,更会让整个家电市场的营销、促销和推广,以及渠道分销等传统玩法直接失力。
就是很多家电厂商最近一年来感受最明显的:市场还在、用户还有,就是货卖不动了。用户在哪里,不知道;用户想什么,不知道;用户何时下手,不知道。主打一个迷茫与无奈。
原因则是,过去30多年来,很多家电厂商习惯的“一窝蜂”消费,以及盲目跟进式消费,越来越难出现了。相对于70后、80后用户,现在的90后、00后用户的消费,充满了跳跃和变数。
一是,在整体上,年轻一代的用户不只是追求大品牌,还要追求新科技,更要关注性价比、好服务等,要求更多更细致了。二是,在细节上,年轻一代的用户,不只是盲目跟随618、双11等大促的节点消费,而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的价值和利益最大化为主导,追求更多样化了;三是,在变化上,家电在家庭定位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有需要随时就可以下单购买的家庭必备品。购买更随机了。
与之对应的,这2年,很多家电厂商不习惯的市场冲击:消费太分散了,一会儿有、一会儿无,感觉完全抓不住这种变化的趋势、规律和方向,只能任凭过去的经验在滚动发展。
机会探索:消费红利,不同时代唯一选择
消费需求碎片化,带给家电厂商持续冲击和挑战之际,也在催生新的商业机会和财富空间,那又是什么?在家电圈看来,就一个:在碎片化的需求中,找到消费者由量变到质变的新红利。
应对消费碎片化,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意味着一轮全新产业变革与商业变革的共振,涉及内部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以及经营理念和手段;更关系到外部的渠道布局、营销服务体系再造等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大工程,却是一件利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新红利与新引擎。
在组织架构上,要打破过去单一的“垂直一体化”产品事业部的经营管理架构,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研发、制造、企划、营销、服务”为平台矩阵的用户服务化架构,要进一步打破企业内部的部门墙和协同鸿沟,将一切资源和力量聚焦用户的利益和价值创新,重构企业的系统竞争力。
在渠道布局上,要进一步推动家电渠道从代理、分销、批发、运营理货,向直达用户的经营转型。要具备经营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化能力,将营销与服务拉通只是基本能力,更进一步的就是通过紧贴市场和用户,建立更加动态、丰富、多元化的满足用户需求能力。基于过去的销售体系,建立起成熟的服务体系,最终从设备销售向服务提供的跨越。
在市场经营上,要持续推动家电厂商的运营体系下沉再下沉,一步步扎根市场,一步步贴近用户,只能每天听到用户的声音、看到用户的动作,才能真正将用户的需求对接并落地。同时,在市场的经营策略上,要变重大节假日的集中大促,向周促、日促等转型,要将分散的、零乱的用户需求一一抢到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