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水地”来到“水源地” 京津学子在湖北上“暑期第一课”

慧聪净水网 2025-07-14 09:58 来源:湖北日报

7月13日上午,以“知音湖北 知道十堰”为主题的2025寻源之旅“暑期第一课”京堰研学活动开课式在丹江口市举行。接下来5天的时间里,来自北京、天津两地的近百名中小学生将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在十堰多地开展沉浸式研学之旅。

开课式上,演员侯京健以青年毛泽东游学故事点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串联起四大主题课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玉堂解析武当山“天人合一”的千年道韵;编剧常江揭秘从郧阳恐龙蛋到“郧阳人”的生命演化密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徐世球阐释南水北调科技守护的“大国水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鹤解读十堰从“造车之城”到“生态之城”的治理创新答卷。

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的研学课程体系紧扣“护水寻源”“文明探源”“历史溯源”“车城探访”四大主题,聚焦“生态守护”“文化传承”“科学探索”三大教学目标,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实践,引导学生在丹江口大坝等地实景教学中,直观理解“一渠清水北送”的工程奇迹,在武当山的钟灵毓秀中体验太极文化的魅力,在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里探索生命起源,在东风汽车博物馆感受工业文明变迁。

7月13日晚,结束一天的行程后,天津开发区一中学生彭靖尧在自己的研学手册上,写下一首短诗:“捧一泓清水,滴滴不易;念丹江父老,心心相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