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喝水“判断”你的体质
《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意思是说,气血是生命的根本,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运转的机器,气血就是最根本的动力。
补养气血,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放缓气血流失速度,气血不堵就是补。
当机体内代谢通道不通、排毒不畅时,代谢废物(毒素)就会存在于体内,损害各脏腑功能,产生痤疮、色斑、皮肤干燥、失去弹性等多种疾病和不适。
比如大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太长,毒素通过肠壁重新被吸收到血液,令血液变得“污浊”,也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导致皮肤疾病。
多饮水是促进人体代谢垃圾的最有效方法
排除体内人体垃圾:
根据医学研究发现,代谢废物无需采取额外手段排出,如果想要排出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喝水。
防病保健:
一般来说,除了晨间、睡前两个最重要的时间各饮一杯水外,每日应尽可能饮足1.5~2升水。其实,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有人把水比作是“最佳、最廉的保健品”,这丝毫不夸张。
也许,你常年患有关节炎、过敏症、高血压;也许,你正在经受哮喘、糖尿病或肠炎性疼痛的折磨。美国著名医学博士F·巴特曼会告诉你:你没病,只是渴了。
抗衰老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衰老就是体内水分减少的过程!显而易见,进入成年后,我们体内的水分会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细胞的含水量也会逐渐减少。导致水渗透平衡被完全打破,细胞的吸水性能和储水性能将会逐步丧失,这就是开始干瘪!
充足饮水会减少细胞水分流失,延缓衰老。一定不要等到口渴才开始喝水,这样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从喝水,看你的体质
传统中医问诊中,看一个人的饮水量、喜冷喜热等,是判断其身体状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水的不同需求,也是自身体质的外在表现。
口渴多喝 -阴虚体质
有的人总是口渴、咽干,觉得水没喝够,大冷天也想喝凉水甚至冰水。
中医认为这类人一般属于阴虚体质,多由热证、燥证引起,或汗、吐、下利太过伤及津液所致。睡眠不足、出汗太多、常吃烧烤白酒等燥热食物,都会耗损体内津液导致阴虚。
因此,这类人一方面要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别太猛、衣服别太厚,以避免汗液过多流失。另一方面,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不要过多食用辛辣食物,按时作息,“锁”住体内津液。
口渴不多喝-痰湿体质
还有一些人,虽然时常口渴,但很少主动找水喝,即使喝水也喜欢喝热水。
这样的人多属痰湿体质,由于“痰饮内阻,水湿不化”,虽然口渴,但并不想喝水。他们常感觉身体倦怠,腰腿部沉重,容易疲劳,汗液黏腻,小便也较混浊。
生活中,这类人要注意调理脾胃,适当补充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白萝卜、薏米、扁豆等。不要一次喝大量水,而应该分次慢慢喝,或用薏米汤、茶水等代替白开水。
从口不渴-阳虚体质或气虚体质
有些人天生对喝水“没兴趣”,既不容易口渴,也不想喝水。
该种情况多见于阳虚体质或气虚体质。这种人体内常会气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乏力,因此很少感受到口渴。
这类人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饮食上多吃甘温的食物,如羊肉、山药、香菇等,少碰生冷食物。此外,阳虚的人可适当煎一些人参汤代水喝,气虚的人可用白术或党参煮汤代替白水。
有些时候,
其实你没病,只是渴 了
美《临床营养》杂志一项研究发现,以饮用白水而非饮料为主的人,饮食的整体情况更加健康。在1999年到2006年间,美国政府对12283名20岁以上的人进行持续的健康和营养情况调查。研究者发现,饮用更多白水的人摄入的纤维更多、糖分更少、食物卡路里密度更低,而以饮用其他饮料为主的人则正好相反。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关心过水在身体里的作用和功能,从来就没想到身体缺水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医学博士F.巴特曼教授揭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医学发现:
身体缺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如果我们了解了水在身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我们的医疗保健观念就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
现代医学最大的误区莫过于相信这样一条结论:我们只有感到口渴时,身体才需要水。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并不一定会感到口渴,因为,我们口渴的感觉机制有可能已经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