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之后家居卖场的野蛮扩张落幕
车建新、汪林朋被留置并接受调查,或许不会直接影响红星美凯龙、居然智家现阶段的经营,却敲响家居行业所有从业者的发展警钟:野蛮发展、野蛮扩张的时代落幕了,不转型肯定是不行。但是,大家怎么转型还需要经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磨难。
华辛|撰写
进入618超级促销周期,家电行业的市场热度和企业动作,却让隔壁的家居产业两大龙头企业——红星美凯龙、居然智家“抢跑了”。从4月至5月,两大全国性家居连锁大卖场龙头企业的创始人,相继被监委留置并调查。虽然具体影响外界尚不清楚,但是这对于两家企业的企业,以及整个家居产业的影响和冲击,却是巨大且深远的。
这不只是意味着,两大家居卖场龙头企业将会告别创始人主掌并主导的自主发展新阶段,同时也表明两家企业将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产业周期中寻找新的坐标和锚定物。但是,对于整个产业来说,规模化快速扩张、高举高打等发展逻辑,彻底结束了。整个行业上下游的瓷砖五金、家具建材、连锁卖场等,都进入了一轮持续拼低价的内卷式竞争阶段。
从居然智家创始人汪林朋,到红星美凯龙创始人车建新,两位全国家居连锁卖场的龙头企业“掌门人”,在短短一个月内相继被留置调查,这也提醒所有家居行业的从业者们,野蛮发展、野蛮扩张、野蛮竞争搞不定经营与发展了,接下来必须要靠精细化的经营能力,以及持续性的战斗能力,通过品牌、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才能找到出路。
财报显示:2024年,红星美凯龙实现营业收入78.21亿元,下降32.08%;归母净利润亏损29.8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2.1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6.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2.28亿元;在经营亏损持续扩大背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6亿元,同比下降90.85%。
同期,居然智家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29.66亿元,同比下降4.04%;归母净利润为7.69亿元,同比下降40.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6.35亿元,同比下降31.31%。
红星美凯龙、居然智家自2023年以来,在市场上遭遇的“量跌利滑甚至亏损”,也再次提醒正在加速“全渠道”布局和拓展的家电企业,全渠道的布局出货解决不了企业的经营业务压力,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营销费用和管理成本,无论是线上直播卖货还是线下前置渠道拓展,都要量力而行不能“赶时髦”更不能“一阵风”。
不管是家电企业,还是家具建材企业,现在的经营追求不是渠道数量的扩张,而是“能卖货、能找到用户”的渠道质量提升。当前,很多家电企业发现,货只能一台台卖出去,不能再找一些所谓的大渠道、大卖场、大商家们“批发压货”了。
此外,对于此事,家电圈还有几个想法,与大家分享:
第一点,从家电到家居,利用时代快速发展的红利,利用人口红利,特别是政策红利,推动产业的高速扩张并带动头部企业的野蛮发展,这个时代早就结束了。只是对于很多家居产业的人士来说,感受慢了2、3年,以及经营决策和转型慢了一拍多。相对而言,当前家电产业应对时代变化的转型速度要更快,转型魄力更足,转型的动作也形成体系化。所以,未来家居产业需要主动拥抱家电企业,寻找并探索更多数字化、全链路和直达用户等经营转型成果及手段。
第二点,今年以来一线市场内卷,不只是存在于家电等少数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在家居行业,包括五金建材、定制家具、家装等领域的企业内卷更为严重,丝毫不比家电弱。包括欧派、索菲亚、志邦、尚品宅配,以及马可波罗、箭牌、蒙娜丽莎、简一、法恩莎、东鹏、圣象等企业,日子并不比家电行业的美的、海尔、格力、海信、长虹、方太、老板等企业好过,也早早就陷入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内卷泥潭之中。
第三点,必须要提醒家电、家居等行业的所有从业者,转型变革不是喊口号,是真刀真枪的实干,躺平与观望绝对没有出路。不管是家居,还是家电,都要直面用户,洞察需求,提供精准化、差异化、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经营手段,主打产品和特色服务,必须要依靠“精细化、精益化,以及真抓实力”经营策略,才能真正完成销售目标与用户需求的对接。
接下来,少抱怨、少折腾,无论是家电企业,还是家居企业,多夯实自身的基本功、守好经营的基本盘,进一步提升企业、团队和个人面对一线市场和用户的经营能力、经营手段,通过专业、细致、深度的营销服务能力,解决发展和增长的问题,这才是正道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