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当心引发“水中毒”!如何科学饮水?这几点很重要→

慧聪净水网 2025-04-07 10:38 来源:科普中国

水是生命之源,占人体重量的60%,其重要性远超日常认知。医生提醒市民,水不仅是细胞的主要成分,还具有维持人体代谢平衡、调节体温、润滑关节、保护组织脏器、促进消化、帮助排除体内代谢废物等作用。然而,饮水不足或过量均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科学补水需遵循个体需求与环境变化。

喝水的作用

能够减少关节摩擦 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水对于人体的作用,并非只是简单的解渴而已。绝大部分人可能都了解,在发烧、高温作业、剧烈运动等情况下,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随之丢失,此时饮水能够避免脱水,还能够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但实际上水对于人体来说,还有更多的作用。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全科医学科执行副主任刘瑶解释,关节腔中润滑液的主要成分也是水,水分能够减少关节摩擦、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健康。许多体内代谢废物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饮水可以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水平。饮水还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便秘人群,多饮水能够软化粪便、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减轻便秘。充足水分能够改善皮肤状态,保持皮肤弹性。此外,鲜少有人知道,充足水分还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认知能力。

喝多少水?

男女各有标准 需结合体重、活动量等

如何科学饮水?刘瑶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年男性每日建议饮水1.7升,成年女性1.5升,但这一标准需结合体重、活动量、环境、是否有基础疾病等进行调整。例如,每公斤体重需要每日饮水30-40 毫升,因此,7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需水量可达2.1-2.8升;高温作业时大量出汗,每小时需额外补充300-500毫升水分;每剧烈运动30分钟,需要补充水分200-300毫升左右等等。但是,若有心功能不全、肾脏疾病等问题,过多水分会加重肾脏负担、加剧水肿,甚至加重原发疾病的病情,因此,这类人群需严格遵医嘱控制饮水量。

“补水时,不建议一次饮用大量水。”刘瑶提醒,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可能引发“水中毒”,短期内过量摄入水分会稀释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造成低钠血症,轻度低钠血症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疲劳、肌肉痉挛、乏力等,严重者则可出现脑水肿甚至意识障碍、昏迷等严重并发症。饭前大量饮水也会稀释胃酸浓度,进而影响到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喝什么水?

优先选择白开水 建议饮用温水

刘瑶强调,饮水优先选择白开水、矿泉水或纯净水,避免喝含糖饮料。长期饮用温度较高的热水会损伤食道黏膜,建议饮用温水。针对许多市民关于水质硬度的问题,刘瑶说,硬水中含有更多的钙、镁,它们虽对骨骼和心脏有益,但过量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可通过煮沸降低矿物质浓度。当然,过度追求“纯净水”可能导致矿物质摄入不足,需平衡水质处理与健康需求。

链接

如何判断水是否喝够?

观察小便颜色 若小便呈浅柠檬色,说明体内水分处于最佳状态。若小便清澈无色,则应适当减少水分的摄入。若小便呈棕黄色,则需要及时补水。

计算排尿次数和量 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与水摄入量密切相关。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尿次数为4-8次,每天排尿量为1000-1500毫升。如果平时低于这些数值,就意味着该喝水了。

这些谣言不要信

“隔夜水”不能喝

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细菌繁殖快,若存放不当,“隔夜水”容易成为污染水。不过,白开水隔夜其实是没关系的,但隔夜茶不建议喝,因为茶叶等有机物更容易滋生细菌。

“千滚水”不能喝

多次烧开的自来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确会增加。不过,水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很低,远低于国家标准,因此可以饮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