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水市场分析复盘:水企如何优化2025年策略?

慧聪净水网 2025-04-02 10:04 来源:拿声国际

前言

第一季度作为消费市场新一年的开端,历来是水企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时期。2025年第一季度消费季落幕,饮用水市场呈现出的新趋势、新挑战,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复盘契机。本文基于市场数据深度分析,旨在为水企提供战略参考:在消费升级、渠道变革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的背景下,如何优化经营策略以应对2025年的市场竞争?

Q1饮用水市场特征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第一季度水市场分析复盘:水企如何优化2025年策略?

1.市场结构调整加速,春节消费季催化服务模式迭代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饮用水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量增价降"的剪刀差现象,销量增长但营收增幅未能同步,这背后体现了两大趋势:

价格策略调整:头部品牌在春节消费季强化促销力度,直接降价成为主要手段。例如,农夫山泉的“绿水”系列维持9.9元/12瓶的促销价,怡宝、娃哈哈等品牌也在原价(2-3元/瓶)基础上降价0.5元。国金证券研报指出,这一策略旨在抢占节日市场份额,但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供应链动态调控:部分企业(如农夫山泉)主动控制1-2月出货速度,为夏季销售旺季储备产能。这种“淡季控货、旺季发力”的策略,既避免库存积压,也为后续竞争预留弹性空间。

2.消费场景重构推动市场创新

春节聚饮场景的演变催生了新的增长极,海通国际研报指出,春节期间产品表现出现分化,大包装等适合聚饮场景、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销售表现亮眼,但礼盒装产品表现疲软,体现了“节庆消费向日常服务”转型的动力。例如家庭聚会、朋友聚餐等场合,大包装饮用水能够满足多人共享的需求,因此更受消费者青睐。而礼盒装产品可能由于价格较高、实用性不足等原因,销售情况不佳。

此外,浙江省城镇供水智能化改造的成功案例也为全行业提供了借鉴。例如,杭州某科技企业实施的“智慧饮水管家”项目,通过物联网水质监测与自动续订服务,在春节旺季达到了89%的客户留存率,社区仓配送时效比传统模式提升了47%。与此同时,长三角区域约30%的本地品牌依托“社区仓+定制水票”模式,通过预充值与家庭套餐组合实现了15%以上的增长,验证了本地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成效。

3.成本传导倒逼行业价值竞争升级

 行业正面临原料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受欧盟碳边境税(CBAM)和国内碳交易试点扩容影响,PET瓶原料成本持续攀升。

在此背景下,企业竞争重点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增值服务创新。农夫山泉5L装战略单品3月铺货量同比激增,宁波水表推出的智慧用水管理平台增值服务收入占比超过18%,这些案例都标志着行业正在向"服务赋能"的新阶段转型。

4.绿色转型与循环经济赋能服务升级

与此同时,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正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预测,到2025年,可循环包装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带动再生塑料、生物基材料等上游产业新增产值达1200亿元;此外,实现年均减碳量高达5000万吨,约等于三峡电站两年的减排量。这一增长动力正引导电商与物流行业由单纯的“规模扩张”向“绿色增值”模式转型。

在包装领域,再生PET材料的产能已扩展至350万吨/年,同时,中石化开发的秸秆基生物塑料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这些都为饮用水行业及其他消费品行业提供了环保、低碳的发展路径。具备绿色属性的产品不仅能满足日益环保的市场需求,也有助于提升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和长期价值。

拿声分析

传统“以价换量”模式式微,消费者对水质、品牌调性及情感价值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水企和相关消费品企业须加速产品和服务结构的优化,从单纯“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变,通过提升健康、绿色和场景适配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并借助循环经济和绿色转型机遇,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提升。

水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季度水市场分析复盘:水企如何优化2025年策略?

1. 机遇

消费升级持续深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水的需求不断增长,中高端产品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 - 2029年中国包装饮用水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超过2680亿元,同比增长约10.1%。且未来5年该市场规模将以8% - 9%速度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突破3100亿元,成为我国软饮料最大细分市场。

健康理念普及:消费者对免疫力、肠道健康等关注点的提升,为功能性水产品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例如,低钠、富锶等健康概念成为市场的核心卖点。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县域及农村市场仍存在增量空间,通过社区团购、本地经销商联盟等方式可进一步渗透。2023年中国桶装水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级别,下沉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 挑战

水源地压力:2024年3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重点强调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国家推进新时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政策体系。同时,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不断减少,水源地将会是水企未来最重要的价值资产。加快水源地布局是水企未来十年的核心挑战。

渠道变革加速:即时零售、私域流量等新兴渠道的崛起,要求水企快速适应并优化布局。例如,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春节订单量同比上涨35%,水企需通过前置仓布局实现“半小时达”服务。

可持续发展要求:低碳包装、水源地保护等环保诉求,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路减碳能力,将成为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门槛。

2025年水企优化策略建议

第一季度水市场分析复盘:水企如何优化2025年策略?

1. 产品创新:从“普适性”到“精准化”

产品价值重构为破解传统产品同质化困局,企业应构建基于“基础款+功能款+场景款”的立体化产品体系。基础款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日常饮水的基本需求,而在功能款和场景款上则重点瞄准细分人群的特殊需求。例如,可围绕运动恢复、母婴安全及老年人健康等维度开展研发与创新,推出针对儿童、老年人或运动爱好者的差异化产品,如添加特定微量元素或采用小分子团水工艺。

健康与功能升级:随着消费者对免疫力、肠道健康等健康指标的日益关注,水企应注重水源天然矿物质与益生元等功能性成分的研发,借此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此外,在包装与服务领域尝试“包装即服务”模式,通过在包装上印制可追溯二维码,并结合定制化营养建议,实现产品与消费者健康管理的无缝链接,进一步提升品牌溢价和市场竞争力。

低碳包装迭代: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市场共识。在包装方面,水企须加大对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力度,同时推广轻量化瓶身设计,以有效降低原料消耗和物流能耗。通过环保包装升级,不仅能够平衡企业在环保诉求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还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品牌价值的长期积累。

2. 渠道重构:全链路数字化赋能

物流网络重构:渠道效能的提升要求企业重新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建议构建“中心仓+云仓+前置点”三级配送体系,以将最终配送半径压缩至5公里以内,实现高效配送。与此同时,开发B2B2C协同系统,通过智能化工具实现经销商库存与电商订单的实时调拨,提高整体供应链响应速度与资源配置效率。

下沉市场深耕:针对县域及农村市场,企业应通过社区团购和本地经销商联盟等策略,实现市场深度渗透。借助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强化与终端消费者的互动与服务,实现区域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即时零售与私域流量运营:随着消费者对即时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前置仓布局应进一步优化,以实现“半小时达”服务。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借助小程序、会员体系等工具,进行精准的私域流量运营,沉淀用户数据,定向推送促销与定制产品信息,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深度连接。

3. 品牌营销:从“流量争夺”到“心智占领”

内容种草+场景绑定:在品牌营销方面,企业应借力健康博主、母婴KOL及其他意见领袖,开展场景化、情景化的内容营销,传递家庭饮水安全、运动补水攻略等健康理念,从而引导消费者树立品牌信任感,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购买习惯。

跨界联名及破圈营销:通过与热门IP、健康食品或其他知名品牌的跨界联名合作,水企能够借助对方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关注度。例如,结合春节等节庆节点推出“国潮礼盒”系列产品,就能有效触及年轻消费者群体,借此破圈并实现品牌跨界优势互补。

ESG叙事与可持续品牌形象打造:在品牌叙事方面,企业应强化ESG战略,通过水源地保护、碳足迹追踪等实践,塑造“可持续品牌”形象。科学透明的信息披露不仅能提升消费者信赖,也有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和社会公众中树立正面形象,实现品牌价值的长效积累。

4. 供应链韧性: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区域化产能布局:为降低物流成本与规避突发风险,建议企业在核心消费区域周边建设水源及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化生产与配送。这样,不仅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还可在突发状况下保持产供链的稳定性。

动态库存管理: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动态库存管理系统,实现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实时预测与调控。例如,通过春节期间备货与节后去库存的平衡策略,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

B端市场拓展:除了面向终端消费者,企业还应积极拓展B端市场,与餐饮、酒店等企业开发定制化水产品,以提升淡季产能利用率和整体盈利水平。针对不同渠道进行差异化产品设计和服务定制,实现市场覆盖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中国饮用水产业分析师王锦春点评:当前饮用水行业面临品牌荒芜、策略与消费升级背离、优质水源地品牌资产转化效率低等矛盾。水企要突破困境,需围绕水质和水源构建双核竞争力。在产品创新上,深入挖掘细分市场需求,结合健康与环保理念;渠道重构要注重数字化和下沉市场;品牌营销应从流量争夺转向心智占领,强化文化价值和可持续形象;供应链方面要增强韧性,应对不确定性。通过这些优化策略,水企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趋势

水企的“新身份”竞争

第一季度水市场分析复盘:水企如何优化2025年策略?

拿声预测,未来饮用水企业的竞争将超越产品本身,转向三大能力的构建:

水源地战略资源把控:优质稀缺水源成为品牌溢价的核心支撑。企业需通过水源地保护与开发,建立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健康生活方式引领者:从“卖水”升级为提供饮水健康解决方案。例如,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功能性水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多元化需求。

低碳价值链整合者:随着“3060”计划的推进,各行各业从生产到回收的全链路减碳能力,都将成为政策与市场验收的双重门槛。水企也需通过技术创新与供应链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拿声结语: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的复盘,揭示了饮用水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转型的必然性。面对2025年,水企需以用户需求为原点,重构产品、渠道与品牌逻辑,同时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战略基因。唯有如此,才能在“水战”升级中占据先机,赢得下一个增长周期。

2025,不仅是策略优化之年,更是行业洗牌之年。谁能率先破局,谁就能定义未来十年的饮水市场规则。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