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政策下电器消费的难点与堵点

慧聪净水网 2025-02-14 10:32 来源:家电圈作者:常伟

国补政策下电器消费的难点与堵点

2025年家电“国补”政策全面实施,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是好事,也是挑战。如何将这项“千载难逢”的补贴政策红利,变成刺激更多人群消费活力、消费动力,以及消费升级的工具,而不是再度掉进“营销同质化”的泥潭之中。

常伟||撰写

进入2025年2月之后,不少家电厂商在一线市场竞争中再次遭遇一轮“幸福的烦恼”。

原因正是,在经历了春节大促之后,很多家电厂商发现:好不容易获得了“国补”资格,没想到“国补”政策并不是万金油。获得“国补”资格之后,并没有在市场上收获“卖货不用愁,利润还丰厚”的回报。相反,在一线市场上抢蛋糕,还要靠企业的营销团队去拼抢去冲刺。

特别是聚焦一线市场的用户需求培育和抢夺,面临着新的难点与堵点。一是,主流消费降级的趋势,难以挽救和缓解,这难点。厂商只能在消费降级的通道中寻找办法;二是,主流消费的欲望,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密切,这是堵点。厂商必须要想办法扭转和缓解。

事实上,家电“国补”政策,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属于一股来自外部的政策力量,而不是内生性的实力。核心是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助力家电企业和商家激活更多的消费需求,并顺势推动高端精品和新品的销售占比,调整经营结构和经营质量。也就是说,大量家电企业只能借助“国补”政策的东风去拓展市场,但是在一线市场上,关键还是要建立自己“直达用户”的经营策略和手段落地。

在家电圈看来,家电“国补”政策对于相关厂商的价值有两个:一是,让有实力、有想法和有能力的厂商们,坚定信心与方向,从而拿出更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去经营用户,谋求市售产品的结构性升级,以及企业的经营质量提升;二是,瞄准当前家电市场进入存量周期后,以旧换新的老旧家电换新成为主流,从而刺激更多家庭的家电换新需求,重点是“换新、换优、换精”,帮助更多厂商找到新的市场动力和增长方向。

由此,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在今年的经济环境和消费环境下,无论是家电产品还是零售门店获得“国补”资格,都不意味着家电厂商收获了“多卖货、卖好货、赚大钱”的新动力和新引擎。只能说,相关家电厂商获得了参与一线市场抢夺的补贴动力,最终的市场业绩和产品出货,还要靠家电厂商自身的能力、手段和方法。

面对同一个家电“国补”政策,接下来考验的是各个家电厂商在刺激消费过程中,以差异化产品、手段引领消费需求的能力。也就是说,家电“国补”政策只是一道门槛,或者说一道“政策墙”,并不是什么“万金油”和“灵丹妙药”,只是将一部分弱小的家电厂商排除在主流市场的竞争和抢夺之外,但是大的大中型家电厂商普遍存在“生存、发展和竞争”需求,必须要从主流市场和消费群体中找到突破口。 

今年摆在家电厂商面前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借助“国补”政策的力量,创造更多全新的消费浪潮、趋势与亮点。不能满足并停留在补贴政策的力量基础上,而是要通过经营用户,在补贴之外创造更多用户的利益与价值;二是,从引领家电产品换新、换精、换优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和引导用户的换新生活方式、换新生活态度和主张,要从卖产品向拥抱用户生活的跨越。

两个任务背后,均指向一个共同的经营话题,那就是家电厂商必须要在“国补”政策之外,构建更多的消费热点、亮点与差异点,才能破解市场上的难点与堵点。除了以价格为导向的高性价比产品比拼,还要围绕不同圈层用户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以及痛点需求等展开正面的探索。

第一,从产品维度,聚焦“国补”政策瞄准的1、2级节能家电产品,结合市场和消费的需求,除了发力单品,更多的精力要到套装、套系和多场景方案的规划和推广上,要聚焦厨房、阳台、卫生间、客厅等场景,为用户的换新生活提供“可触可感且心动”的理由和价值; 

第二、从营销维度,聚焦“以旧换新”的市场经营和争夺原点,聚焦老用户怕麻烦不愿意换新的痛点,以及习惯了“老产品不坏不换”生活理念,通过“贴近用户身边”的拆旧、送新及送装一体等策略,让用户不再困惑和困扰,轻松愉快去换新生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