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累计实现3千多万农村人口饮水无忧
慧聪净水网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和条件。农村饮水安全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农村群众由‘吃上水’过渡到‘吃好水’。”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水务管理局建设所负责人张继军告诉记者,乌当区早在2012年就与全市一起,实现了农村饮水工程全覆盖,此后到目前他们正在做及将来要做的,是改造和巩固提升农村饮水质量。
自2005年以来,贵州省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累计解决了全省2973.95万农村居民和22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贵阳市乌当区利用各类资金近1.2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共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84处(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2处),解决了全区农村12.0862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成功让农村群众“吃上水”。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仅“吃上水”已无法满足农村各项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冲水马桶等大量耗水量大的生活设备用品进入农村生活当中,农村的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全国人大代表、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现在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受实施规划时的经济水平限制,存在设计标准低、建设规模小、保证率低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今后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为此,乌当区水务管理局分几阶段,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了巩固提升。
“我们这里地势高,几年以前,因为水压低,经常停水。”8月27日,在乌当区新堡乡陇脚村上陇脚组,正在用自来水洗菜的陈大娘告诉记者,自从2015年当地供水系统改造升级后,断水次数屈指可数,“除非是管道检修、清理,不然随时打开水龙头水都大。”
陈大娘所说的,是2013年以来,乌当区开展的美丽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全区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吃好水”不仅要吃得方便,更要吃得卫生。
记者来到新堡乡陇上村陇上水厂,一台次氯酸钠水源净化装置正在自动运行,水厂负责人任云超介绍说,水厂的水源是地下水,经过净化装置消毒,除去水中有害微生物,再将水输送给用户,“村民们就能吃上放心水。”
张继军告诉记者,不光是陇上水厂,全区284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都有相应的净化装置,“我们还在水源地树立警示牌,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环境保护;做好村民饮水卫生教育,防止人畜粪便、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水源。”
在乌当区新堡乡陇上水厂,工作人员在调试净水装置。
让农村群众“吃好水”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十三五”以来,乌当区相继投资1155.6万元对覆盖1.30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巩固提升。目前,乌当区正在逐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工作,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将逐步与城镇标准统一,农村饮水质量将大幅提升。
未来,乌当区将加大投入,对运行10年左右的工程项目进行改造提升,利用集中水源采取“以点带面、小小联合、能并则并”的原则进行改造,巩固饮水安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