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的几个“眼见为实”的真相
慧聪净水网疑问一:达标自来水=直接饮用水?
如果自来水达到了新国标的标准,是否就意味着可以直接饮用呢?答案是否定的。自来水厂生产的水是符合饮用标准的。但是,这并不表明它是标准的饮用水。
原因有二:
一是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用氯净化水虽可杀死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但加入氯本身又可造成新的化学污染。氯可与水中的有机物生成三氯甲烷,它是一种致癌物质。同时,氯还破坏营养,易导致心脏病;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自来水的管网中,长距离管道运输,管道陈旧生锈,城市高楼水箱和楼群蓄水池不清洁或常年使用不消毒,都可造成二次污染。二次污染使细菌、病毒和藻类繁殖,再加上原有的氯及氯化物、铁锈、重金属、放射性物质、使水体浑浊、有异味,其害无穷。所以说,自来水并不是标准的饮用水。
疑问二:自家水龙头接出来的自来水为什么发浑、发白、发黄?
发浑:主要是因城市供水管道实发性爆管,在抢修过程中带入了泥沙,当打开供水阀门恢复通水时,泥沙随着水流的冲击,可能造成局部、短时的浑水现象,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发白:主要是供水管网中溶入了空气,经压力作用分解成微小气泡(凭肉眼观察不到),气泡的紧密排列就会感觉到流出的水呈乳白色,当在容器中静止数分钟后,随着气泡消失,水就会变清。另一种原因,某些二次供水储水池(箱)微生物超标,投加了漂白粉产生一种轻微白灰色。当放水后,流出水的颜色是一种轻微白灰色,并能闻到轻微刺鼻氯气味,待静置数分钟后,有很少量微小颗粒沉淀物(一般情况不会有)。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自己鉴别一下到底是哪一种情况,打开水龙头放水,将水流入杯中后观察水的颜色,如水发白,你可以观察到白色逐渐从杯底向上变清,这就是水中溶入了气体的现象。也就是水中微小气泡逐渐从杯底向上逸出,逐步变清,而且透明。如水中投加漂白粉,流入杯中水,排除气泡形成水发白外,观察杯中水仍然有轻微白灰色,能闻到轻微氯气味。
发黄:一是从用户总表后第一个阀门至用户家中的镀锌管道因长年使用或管材质量问题造成锈蚀而形成的自来水二次污染。这种现象在早晨尤为突出。二是使用二次供水设施水的用户,因产权单位未按规定定期清刷、清毒水池及水箱,容易造成自来水的二次污染。
饮用水的感官性状是很重要的。感官性状不良的水,会使人产生厌恶感和不安全感。我国的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也就是说,一般饮用者不应察觉水有颜色,而且也应无异常的气味和味道,水呈透明状,不浑浊,也无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异物。如果发现饮用水出现浑浊,有颜色或异常味道,那就表示水被污染,应立即通知自来水公司和卫生防疫站进行调查和处理。
疑问三:煮开的水有一层白色不明物质
白色物质为碳酸镁、碳酸钙。烧开水时原来溶解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沸腾的水里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它们是石灰石、白云石的主要成分),先是飘浮在水面上,沉淀下来这就是水垢了。这个代表了水的硬度,与水质无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水中碳酸钙含量超过500毫克/升为硬水。
对于这个指标,各个国家规定都不一样。比如美国,他们把这类指标作为非强制指标来处理。我国的硬度标准是450毫克/升,是强制性标准,这个浓度对于一般饮用者来讲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水如果过软的话,会腐蚀管道。管道腐蚀以后,腐蚀出来的东西进入到水里,人喝了会间接地对健康产生影响。从供水来讲,必须控制水不能太软。
疑问四:自来水里面闻起有股明显的消毒水味道
自来水有股明显的消毒水味道属于正常现象,原因是加入杀菌剂,主要成为为氯。
氯具有消灭病毒、细菌、原虫等去除微生物的作用,避免饮用水带来的急性感染病症。可以说,用氯消毒是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按照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单位:mg/L),出厂水最低不能低于0.05,上限是4。但是消毒剂指标达到0.2mg/L以上就能感觉到味道,如果是0.05以下就几乎感觉不到了。上限和人的感官值相差20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虽然自来水是达标的,但我们还是会闻见消毒水的味道。
在自来水的源头——城市供水系统中,最早使用的处理工艺就是絮凝、沉淀、过滤、消毒。这个程序主要是将未经处理的源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去除,并杀灭细菌病毒。然而,随着污染日趋严重,这个常规的工艺已经不能有效去除越来越多的有机物,尤其是小分子有机物。一些国家为了控制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减少了氯消毒剂的使用,最终导致了流行疾病的爆发。
但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均具有利弊二重性,氯等消毒剂也是如此。氯和水中的有机物起反应(尤其是烧开水等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等高致癌性物质,虽然产生的致癌物质很少,但是每天都用自来水,经过日积月累也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