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也要讲科学 夏季谨防“水中毒”
慧聪净水网天气炎热,人们动不动就汗流浃背,水分流失过多自然要喝水。小李打完篮球后一口气喝了四瓶水,突然感到头晕眼花,提不起精神,晚上回到家吃晚饭时,小李觉得没食欲,看着桌上的饭,有点犯恶心,家人发现小李异于平常打完球回来的样子,担心他中暑了,立即将他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发现小李并不是中暑,而是“水中毒”。医生说,像小李这样“水中毒”的病例并不少见,甚至有的患者严重到昏迷的程度。
喝水还能中毒?为什么喝水太多会导致“水中毒”呢?其实“水中毒”实际上是喝水太多使身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导致“中毒”。出汗出来的是什么?出来的不仅仅是水,还有电解质,大量饮水补充的只有水,所以电解质浓度就低了。另外人体肾脏的最大排尿速度和总量有限,如果一小时内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可致低钠血症,过剩的水分子可以自由渗透过细胞膜,脑细胞首当其冲受害。一旦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轻者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无力;重者引起并发症,出现痉挛、意识丧失、心衰、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据了解,“水中毒”分为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比如,运动完之后短期内大量饮水出现的血液稀释,为急性水中毒。怀孕后或者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群,由于肾功能有所减退,如平时过量饮水,血钠下降,就会形成慢性水中毒。急性水中毒要到医院抢救,加速水的排泄,纠正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慢性水中毒的患者有时会伴有心律失常、早搏,患者会误以为自己心脏出问题,应注意排除有否水中毒。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水中毒呢?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掌握正确的喝水方法。先用水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然后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一些,这样分几次喝就不会出现“水中毒”症状了。暑热天气、运动之后可以在白开水里加点盐,或者喝点含有钠、钾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同理,吃饭也别过分清淡。要养成随时喝水、随身带水的习惯,别等口渴甚至中暑才喝水。平时可以用小杯子慢慢喝,避免「咕咚咕咚」灌水。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患者、孕妈妈尤其不要喝水太多,孕妈妊娠晚期每天喝水量在1升以内为好。
另外,有关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有个“报警机构”,当体内缺水时就有口渴感。因此,到口渴时才饮水就已经迟了,要保持体内有适量的水分就要“主动饮水”,即在口未感到渴时就喝水。每个人所需的饮水量需要根据身体情况、所处环境、气候、运动量和工作性质的不同适当调整,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量就需要增加,每天尿量要在2000毫升-2500毫升为好,这就需要他们比正常人多喝一点水。对心脏、肾脏功能不佳的患者,每天喝水量就要比普通人少些,否则会加重身体负荷,不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