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掀新风净化器革命 规模可达千亿级市场

慧聪净水网 2017-11-10 10:51 来源:商业评论网

慧聪净水网伴随秋冬季节来临,北方地区进入雾霾高发季节。面对灰蒙蒙的室外,人们把对新鲜空气的渴望转移到室内,纷纷用起空气净化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空气净化器的弊端凸显,不能开窗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让时下的大众焦头烂额。消费市场对空气净化器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着行业迈出新一步,进入空气净化器和新风融合发展的3.0时代:在净化污染的空气之外,还通过新风系统解决室内通风换气问题。

据发布的《2017年中国空气净化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兼具净化空气和置换空气功能的新风系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超八成消费者听说过新风系统,购买意愿强烈,未来有望催生千亿元级市场。

新风净化器深受消费市场追捧,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新蓝海。嗅觉灵敏的创新公司已经开始“抢滩”,但与国外市场,比如欧洲、美国的高市场普及率不同,国内的新风系统行业尚处于刚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多数消费者在使用新风净化器时需要考虑安装问题。

雾霾不容乐观,新风净化器带来新格局

大众消费级空气净化器市场始于2012年,人们对PM2.5、雾霾、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关注。在2013年,空气净化器产业迎来井喷式增长,而后在2014年冲高回落,在2015年理性回归,在2016年呈现回暖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空净市场零售额达到142.9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远高于2015年;零售量达到577万台,同比增长9.5%。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势头得以延续,零售额同比增幅达到47.0%。

就在大众消费者以为空气污染问题可以被空气净化器解决的时候,紧闭门窗导致甲醛、苯、TVOC、二氧化碳、霉菌等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化,成为家庭新一轮健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示,室内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全球430万人死亡,室外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全球370万人死亡,造成巨大的社会代价。世卫组织表示,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都是造成本可避免的全球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环境卫生风险。

去除甲醛等室内空气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面对室外的雾霾天气,消费者对市场提出了新要求: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融合,前者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后者解决室内空气流通问题。

中国掀新风净化器革命 规模可达千亿级市场

事实上,从百度指数中,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至今,新风系统与空气净化器一起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渐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虽然对于大多数国内消费者而言,新风净化器仍属新事物,但它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雾霾问题预防疾病。

后装窗式新风净化器优势尽显,正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新风系统在国内的消费级市场普及率低,多数家庭用户并没有在装修之前安装传统吊顶式或挂壁式新风系统。随着雾霾问题出现,为了解决空气净化器关紧门窗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有些消费者大开脑洞,通过DIY的方式改造净化器,实现空气净化和通风功能。

为迎合市场需求,创新品类后装窗式新风净化器在消费者呼声中袭来,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利用窗户作为安装新风系统位置,具备新风和空气净化功能,安装便捷,优势明显,已然成为市场香饽饽。目前,后装窗式新风净化器行业领先者青空推出的窗式新风净化器已经进入3000个家庭,累计销售500万。今年年底,青空的销售目标将达到2000万,进入10000中国家庭。

在对上千名消费者《您选择哪类空净产品?》问卷调研中,有38%的消费者把“具备新风功能”作为购买考虑因素;33%把“安装便捷”作为购买考虑因素。显然,后装窗式新风净化器的需求强烈,行业发展迅速。可以预见,在不久之后,具备空气净化、通风换气,无须打洞钻墙的后装窗式新风净化器将会颠覆传统前装新风系统市场,颠覆小米们空气净化器,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

新风净化行业前景潜力无限,规模可达千亿级市场

目前,无论是新风还是空气净化,国内的市场普及率远远不足,这意味市场渗透率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据统计,欧美国家空气净化器普及率在27%以上,日本为17%,韩国则高达70%,而我国空气净化器家庭普及率则不足1%。业界预测,未来几年,空气净化器有望成为继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之后国内家庭的第五大家电产品。而作为创新品类,新风净化也必然成为家庭必须家电。

《报告》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消费者调研表明,当前我国超过85%的消费者听说过新风系统,有意愿进一步深入了解新风系统的消费者超过95%。在听说过新风系统并有自有住房的消费者中,已经有19.8%的人购买了新风系统,54%的人准备为家庭购置新风系统。购买原因中,位居前两位的是净化PM2.5和通风换气。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风行业的产值达到60亿元,2017年保守估计将超过150亿元,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新风产品及服务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级。

分享按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