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装水市场乱象丛生 地下井水秒变高端矿泉水
慧聪净水网水,生命之源,尤其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了,普通水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在即墨,家家户户都专买一种含矿物比较丰富的水,有人说,这种所谓的崂山水、矿泉水喝起来会更健康,泡茶也更有味儿,事实果真如此吗?
胡先生说,在即墨家家户户都喝大桶水,而据他了解,这些水都是从地下水井打出来的。如果真如户先生所说,这种无序打水长此以往,既危害水源,过滤不彻底的水又会影响市民的健康。现场到底是怎么回事?记者决定赶往即墨,一探究竟。
这个水厂位于即墨市舞旗埠村西北角,房子大约四五十平方,里面有一套设备,似乎是简易的过滤系统,旁边有一辆白色卡车,车上装满了桶装水,看上去有三四十桶,车主正通过一根管子往桶里注水。对于记者第一次到访,水厂的一名男子有些警觉,不太搭话,为了不引起对方更多的怀疑,记者只能先离开,跟踪这辆送水车,看看他到底把水送到了哪里?
将近早晨7点半,送水车缓缓驶出村子,开始穿街走巷,拐到泰山一路附近后,停在了一栋二层小楼门口。
司机送的第一站,应该是一个私人开的小水站,附近不断有人提着蓝桶来这取水。
水站老板声称,这车送来的是正宗的崂山水,而且是今早上,刚从崂山仰口那边拉过来的,附近的居民无论做饭、泡茶,都用这家的崂山水。送水车卸下部分水后,师傅又启动车辆,一路开到了另一家超市门口。
明明是即墨,硬说是崂山,拉水的师傅睁眼说瞎话。记者也摸不透,之前送过的水站和超市,到底知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不过,在最初取水的地点:舞旗埠村的那家水厂,往来拉水的车辆始终络绎不绝。一上午的时间,中型卡车、面包车,和普通轿车,来了不少。记者随后与即墨水利局、食药局取得联系,执法人员很快赶到现场。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开采地下水,需要到水利部门办理打井审批及取水许可证,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非法开采地下水。
执法人员表示,作为地下水源的井水,是不能随意出售的,而早在今年上半年,这家水厂就已经被查过,执法人员当时还责令他们立即停止加工大桶水,那么眼前的情况,又该作何解释呢?
工作人员始终不承认,通过其他人将水运往水站和超市,不过他哪里知道,记者早已经拍摄到了送水的全过程。
食药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大桶水贴上厂址、厂名,标志齐全,就算是正规的包装食品了,需要办理桶装水生产许可。
这家屡教不改的非法加工点,没取得生产许可证,曾被严厉取缔,但是,仍然肆无忌惮,众目睽睽之下,做着打井取水的买卖,而就在这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从水井打水、往外销售的并不止这一家作坊,可以说,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即墨大大小小的餐馆、超市、小区水站,各式各样的大桶水随处可见,有崂歌、崂源、喜源等不同品牌。记者也注意到,路边很多敞开大门的小水厂里,一些人用水管,往一个个蓝色透明的水桶里注水。
在黄河三路与烟青路路口,有一家挂着"清雪"麦饭石矿泉水的门头,"矿泉水"的字样,以及源源不断的客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一上来,里面的工人就直言不讳的告诉记者,他卖的不是矿泉水,而是从自己井里打上来的地下水。
这里的大桶水五元一桶,如果带桶的话,总共要十五元。为避免对方察觉,见旁边有一辆车正在加水,记者决定先跟踪看看,这车水究竟会运往哪里?十多分钟后,记者发现这辆后备箱拉满了水的送水车,驶向3公里外的东岸蓝庭小区,最后开到了一家超市旁的小仓库门口。记者下车以买水的名义,上前搭话。
送水的是超市老板,他告诉记者,在他们小区大家做饭、泡茶都用这家的水,而且少说有三四年了。不过按照规定,作为地下水源的井水,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能进行大桶水买卖。随后记者再次返回位于黄河三路的清雪麦饭石水厂,并联系了即墨水利局和食药局,很快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对这家水厂突击检查。
原来这家清雪麦饭石水厂,跟记者第一次去过舞旗埠村的水厂一样,都是挂靠在临近的酒厂、或发电厂上,两家工厂均取得了水利部门正规的取水证,后续不管是借用,还是再缴水费给工厂,人家取井水一点毛病也没有,可是在现场,水厂的工作人员就是不承认对外卖灌装大桶水。而在现场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又发现,这里根本不符合生产大桶水和基本消毒的条件。
尽管今年夏季青岛迎来了近几年比较可喜的降雨量,但是仍然不能乐观,仍然没有扔掉缺水城市的帽子。在这种情况下,私自开采地下水,不仅仅是非法营运,不仅仅是影响餐桌安全,更是在和每一位共享水资源的市民,在作对。当可持续发展早已深得民心,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共识的当下,任何私盗水资源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的野蛮行为,希望监管部门可以严厉查处,消费者也要谨慎选择,积极举报。也希望某些人好自为之吧,就像那句广告,不要让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