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水包装饮用水》团体标准实施
慧聪净水网当前,消费提质升级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加快国内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饮用水新国标,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包装饮用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品类区别要求越来越精细。不久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发布《中民卫协发(2017)012号》公告,编号为T/CNHAW0001-2017的《熟水包装饮用水》团体标准(以下简称“熟水团标”),自9月10日起实施。“熟水团标”设定产业准入条件,明确特征性指标,从行业定义及科学术语等方面,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的熟水“送回”人们日常起居生活。品类细化,“熟水团标”催熟“熟水”
在7月召开的“熟水团标”送审稿审定会议上,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专委会(以下简称健康饮水专委会)马锦亚秘书长表示,我国包装饮用水广泛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消毒技术,为减少化学污染、控制消毒副产物的风险,将巴氏消毒或巴氏消毒“升级版”技术运用到包装饮用水的生产,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包装饮用水采用“巴氏消毒式”的纯物理加热生产工艺,传统、安全、可靠,能够保证饮用水的水体本质。但是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对于包装饮用水采用热消毒技术,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经过近一年时间工作,专家学者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和筛选,对1000多个实验数据进行认真分析解读,在GB19298其它饮用水类别中,细化出‘熟水’品类,明确新品类特征性指标,高于或严于国家对应的污染物及理化数据,为‘熟水团标’走向国家标准奠定法律基础。”马锦亚指出。
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2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印发《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放、管、服’为主线,激发社会团体制定标准、运用标准的活力,规范团体标准化工作,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品质定义,纯物理加热杀菌才是熟水
近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仍较为突出,不合格率超过两成,790多种各类饮料被曝不合格,其中饮用水占97.97%。中国瓶装饮用水的“国标”中,水质指标仅有20项,相比之下,自来水的标准中水质指标有106项,中国瓶装水标准滞后,测菌仍然按前苏联的标准,在如此之低的“国标”检测下,仍有超过两成的饮用水不合格,甚至一些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着实令人震惊。
记者了解到,在5月8日召开的“熟水团标”现场工作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副所长白雪涛指出,以符合GB19298标准中原料要求的生产用水为原水,采用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过滤技术,仅通过不低于100℃物理加热杀菌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即定义为“熟水”;加工技术上,突出特点是“熟水”电导率[(25±1)℃]/(μS/cm)>10。
“说到‘熟水团标’,熟水专业术语定义、纯物理加热生产工艺及电导率大于10特征参数等,都是衡量熟水的关键指标。”白雪涛说。
品种溯源,向世界讲述中国饮水文化
今年4月,在健康饮水专委会主办的“首届中国熟水产业创新论坛”上,北京民俗学者、中国茶文化北派茶礼传承人冯建华说,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太和汤”记载,说它能“助阳气,行经络,促发汗”,其性平、无毒,是一味良药;喝太和汤也是有讲究的,待它自然晾到常温才可以喝;更早以前,《黄帝内经》也有记录:“姜汤熟水送下”。
马锦亚秘书长指出,从2016年起,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经过综合考量饮用水新国标实施后的消费新需求,结合国际发展潮流及消费者认知熟悉情况等,认为编制“熟水团标”机会已经成熟,制定相应的标准,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及先进性,并予以正式立项,核心工作围绕溴酸盐、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参数标准化等方面展开。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及消费者科学饮水观念的升级,饮用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将饮用水纯物理烧开晾凉而成的熟水凉白开,融合“现代科技+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精髓,“创新与坚持”并行不悖,满足消费者饮食多元化及休闲化诉求,为大家随时随地饮用健康好水提供上佳选择。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