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终于落幕了!但一场家电新战役才刚刚打响

随着双11大促的落幕,家电圈获悉,一场属于家电行业众多中小厂商的市场新战役,才刚刚打响!接下来,到春节前的3个多月里,一场家电产业关系众多企业的“生死大战”将全面打响并升级。
宁言 | 撰写
一场促销的落幕,则意味着另一场促销的开启。当然,一批家电厂商的阶段性总结复盘期,则意味着另一批家电厂商市场战役号角的吹响和引爆。
11月12日,随着京东、天猫、苏宁易购,以及海尔、美的、小米等一批商家和企业,相继发布双11大促的业绩战报,这意味着“史上最长”的2025年双11大促,终于要落幕了。一批家电厂商,是不是可以稍微喘口气、放松一下了?
并不能!家电圈获悉:很多家电厂商的双11大促还没有完全结束,还有一轮返场、收尾等动作,基本上会持续到本周末。当然,更为重要的,则是一大批选择在今年双11观望的中小厂商,悄悄在一线市场上引爆新的商战和促销。这就意味着,整个一线市场的家电消费抢夺,出现了“线上到线下”的无缝衔接式引爆。
也就是说,虽然今年双11大促的商促周期从30天延长至40天以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电市场消费会在双11之后而萧条和低迷,相反更多中小厂商在市场的抢夺和热度会更高涨。因为,在没有了大品牌、大平台的“强强联手”抢夺,所以中小企业就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多变经营策略,从而实现对双11之后市场周期的深耕。
这将构成未来一段时间,家电市场促销的“二重奏”经营格局,并逐步常态化。一边是,海尔、美的、格力、海信、长虹,与京东、天猫、苏宁易购、拼多多等主要家电厂商的主场争夺战,比拼的是规模化上量和商业秩序再造,不只是满足于线上线下等全渠道的直接抢夺,还要进一步瞄准对手挤压同行的市场份额,在存量和增量双通道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另一边是,数量庞大的中小厂商们,无法与头部厂商展开正面的竞争和较量,只能选择在非热点竞争时段,或非主流市场、非主流人群的差异化抢夺。比如,在618、双11之外的消费市场上进行缝隙化填补,同时在商用市场、工程市场等细分市场进行重点布局。核心逻辑就是,在头部厂商“看不上、看不到、看不起”的市场寻找并赢得生存的商机。
接下来,随着多地的国补政策进入调整期,以及头部厂商的集中性抢夺进行蓄力,让出来的政策空间和市场机会,将为众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供更多的可能。一场属于中小厂商立足线下市场的家电新战役,迎来了新的枪声。
从头部家电厂商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双11大家收获的是一轮主流消费“高品质、高性价比”商业机会。一是,双11主要是头部企业和商家的市场洗牌式抢夺,消费需求主要流向了行业“数一数二”的平台和品牌手中;二是,消费市场抢夺虽然变难但一直存在,主要靠家电厂商的持续性拼抢与深耕,将动力与耐力拉通。
接下来,属于中小家电厂商的市场机会,又在哪里?年末的市场大促,以及元春主题促销的节点,还有常态化的市场机会深耕等。不过,对于中小厂商来说,冬季取暖电器市场的机会、老旧家电的市场激活,还有用户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满足等,都是不错的市场空间。
简单来说,接下来的家电市场争夺,家电圈认为,不管是大厂商,还是中小厂商,都要把握三股力量:一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手中掌握的资源匹配,选择适合自己的战场、时机和目标用户,不能盲目乱战;二是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能过度悲观更不能消极应对,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用户和竞争的正面回应,敢闯敢干不怕输;三是手段要保持灵活多变,都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保持对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高度敏感性,才能创新相应的手段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