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存量消费的激活难度超出预期

进入202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外家电企业,以及众多直面用户的家电零售商们,进一步发现:中国家电市场的复杂程度,以及中国消费者的要求和挑剔性,在全球市场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何声 | 撰写
今年以来,很多家电企业和商家发现,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是存量的家电消费需求激活,还是增量的家电消费订单抢夺,其难度远远超出很多家电厂商之前的预期。一些厂商私下告诉家电圈:从用户认知上,从竞争手段上,面对消费需求激活,特别是存量消费刺激,都存在准备不充分的尴尬。
具体来看,这种难度和挑战,对于家电厂商来说,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的复杂度,远远高于30年前的增量时代;另一个是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要求的高标准,呈现稳步向上的趋势。
多位家电企业直言,目前在全球市场上,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是最高的,可以说没有之一;同样,中国消费者对于家电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也是最高、最多的,很多需求层出不穷,没有标准也没有上限。
今年以来,不少家电厂商在各种场合交流分享时,就经常会说到一个现象:在一线市场上,消费者的要求非常之多,就是“既要、还要、更要,以及甚至”等一系列的标准,叠加之后共同构成了中国消费者的全新标准,变数多变化快。
背后正是中国的消费者在经历了长达4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虽然最近几年收入和预期受限,但对于高品质生活和产品的追求并未降低。早就不满足于“什么产品不管好坏,便宜就行”的发展阶段了。而是既要求品牌大,还要求产品好,更要求服务完善,以及价格有优势。
对于很多家电企业来说,来自消费者这些要求的变化,不是不能满足,而是要想全面满足必须经历一个逐步发展、转型和探索的过程,中间存在很多的风险与动荡。很多家电厂商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出师未捷身先亡”的壮烈局面。
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复杂性,更是让很多深耕多年的企业,直呼:太头疼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消费群体非常的多元,带来的需求也是多样和多变。从年龄维度,40岁、50岁、60岁人群等,不同年龄人群的生活背景和接受文化教育程度,以及想法都有区别;从地域维度,东西南北等地的消费者,所处的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差距非常大,有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大城市,还有二三线城市,以及四五六级的县镇村,需求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标准。
这一局面意味着什么?随着大量中国消费者自我意识的全面觉醒,很多家电厂商过去最擅长的“一招鲜、吃遍天”经营策略彻底失灵了!面对不同区域、不同市场、不同年龄用户,打造的差异化产品,特别是明星爆款等经营手段变革,才刚刚开始,面临着试错与成长等诸多考验,不是短时间内能快速提升和改善的。
目前,对于家电厂商来说,一线市场的经营和抢夺,正处在一轮“存量与增量”并重的发展通道中。老用户的激活,以及新用户的抢夺,不是简单地拿“品牌、产品、价格”等经营策略,以及“财政补贴、场景体验”等外部助力,就能马上取得突破的。对于所有厂商来说,真正依靠“研究市场、洞察用户、分析需求”来推动经营变革,就是一场全新的“万里长征路”,需要从头开始,更需要重新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
具体来看,家电圈认为,接下来,大家面临一场聚焦消费者群体的市场新战役。一是,在企业内部,要通过组织架构的变革,以及经营手段和策略的调整,为用户提供“从产品、技术到服务、体验”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真正将用户化的经营理念落地。让公司所有业务、所有部门,以及所有员工都要真正建立起“用户意识”,才能收获来自用户的青睐和信任。
二是,在市场外部,家电企业需要持续地在一线市场上,推动消费群体的兴趣圈层化经营,结合不同圈层用户的不同生活方式、生活兴趣爱好,打造企业的“独一无二”产品与服务体验。简单来说,要变过去的“全局系统战”为“圈层引爆战”,真正让用户感受到企业的诚意和真心。
最后,面对一线市场白热化竞争局面,特别是不同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家电企业只要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一定能收获更多、更丰硕的高质量经营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