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内卷化加速中小电器厂商出局
对于家电市场走势和竞争格局的判断,接下来所有人不能继续拿“上涨或下跌”,及“很好或很不好”来评估。当前整个家电市场的两极分化局面和走势,让一线市场家电企业和商家陷入更大的“贫富差距”,导致市场会同时出现“业绩很好与业绩很烂”的局面。
蔡青|撰写
不是多极分化,就是两极分化,特别是中小厂商的出局,而且是非常明显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接下来,整个一线家电市场的发展与走势,家电企业业绩的好与坏,已经成为一道完全“因企而异”的课题了。说白了,很多家电企业和商家经营业绩好坏,已经与外部行业的变化,市场的走势,没有直接的关系了。同时,很多家电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将会深刻感受到“有多大的能力吃多少饭”的价值真谛。
因为,今年以来,不少关注家电行业的人士发现,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政策,以及同样的消费需求,不同家电企业和商家给出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甚至口径已经出现完全对立的“两极分化”。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家电国补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家电企业和商家赚得是“盆满钵满”对政策给予了非常肯定的态度,甚至还希望家电国补政策在2026年可以继续实施;却有一些家电厂商持续“怨声载道”,希望政策到期结束,甚至可以提前结束。原因是国补政策不只是透支了消费需求,还加剧了家电产业的市场洗牌,导致市场和消费加速流向头部家电品牌和平台商家。
这只是最近几年,家电市场上主要企业和商家们竞争两极分化的一个缩影。直观理解,就是一线市场的家电厂商洗牌上演“加速度”,一批家电厂商的市场份额、占比,以及品牌影响力、市场号召力,甚至是用户的认同感在快速提升并扩大;还有一批家电厂商的规模下滑、利润下降,特别是份额占比和市场空间被压缩,被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所遗忘。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不管是家电国补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是618、双11等商业大促的效果,都会出现家电厂商经营成果和业绩的“两极分化”:好的很不错,差的已经难以持续;这一点,在每年家电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等集中发布节点,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有的家电企业营收、利润双双增长;有的家电企业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甚至还有的家电厂商直接掉进了“量跌利亏”的泥潭之中。这是家电产业的市场化洗牌,让强者变强而弱者更弱,折射的却是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家电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变革方向,那就是一批有实力、有能力、有手段、有想法的家电厂商,才能在时代更迭和产业重构中活下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手段和生存空间。
随着家电产业新一轮的“两极分化”加剧,这也会给家电产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市场的竞争和商业的洗牌,带来全新的思考和复盘:
第一、对于家电产业和市场未来的走势评估、判断,不能只盯着头部的家电厂商,他们的业绩好是能力和实力的折射,更是经营水到渠成的结果。不代表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商业前景,以及生意好坏。相反,大家要想更加全面地理解家电市场,还需要更多关注中小厂商的市场表现和经营破局。
第二、整个家电产业未来的关注点,不在于市场和企业的业绩增长或下跌,而是不同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和商家,面对不同用户需求,如何探索并实现一系列经营变革的落地,真正建立从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的转型动作和策略。也就是说,谁能赢得用户,谁能团结合作伙伴,共同面向用户展开一系列的主动变革,谁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第三、接下来家电产业的最大看点,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家电头部大企业和商家们的家电家居融合发展,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家电主业之外建立新的业务赛道和发展引擎;二是众多中小规模的家电厂商们,如何在用户主导的时代找到新的坐标和空间,依靠服务用户、满足用户实现经营地位和能力的夯实。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持续进攻,有人选择躺平,有人选择等待和观望。在一个开放的家电市场上,所有厂商不能只有一条路可走,也不会只有一种活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