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与“双11”大促提前启动叠加 智能电器消费热潮来袭
“小U,小U,打开空调,温度调到27度。”在北京一家电卖场,随着销售人员的语音指令,几台空调同时启动运转。据该销售人员介绍,这类产品具备内置语音识别功能,部分还可通过外接智能音箱实现全屋设备联动。“目前这类智能家电正在做促销,还能享受国家补贴,现在入手非常合适。”
随着“双11”购物节临近,北京家电市场已提前开启促销季。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多家商户已推出“双11”主题营销活动,积极拉动消费,其中智能家电成为推广重点。
智能家电成为市场焦点。记者在该卖场看到,支持方言识别的智能空调、内置菜谱检索功能的烤箱、可分筒洗涤衣物和鞋子的洗衣机等智能产品被陈列在醒目区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
智能家电的热销,反映出消费观念的转变。当前年轻群体更注重生活品质与个性化体验,愿意为提升便利性、解放双手的智能产品付费,强调个性化和悦己体验的智能家电日益受到青睐。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为把握消费旺季机遇,不少家电厂商与销售渠道提前推出优惠,有卖场联合品牌方针对刚需、升级与家装三类需求,提供分档补贴。今年补贴力度普遍较大,消费者可享受更多实惠。
一位卖场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的补贴不仅覆盖在售智能家电,还支持全屋智能化改造,例如安装全屋智能控制中心,实现家电自动识别室内温湿度、自动关灯和切断水电燃气等功能。”随着技术日益成熟,不同智能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增强,全屋智能系统的安装更为便捷,这类整体解决方案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欢迎。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厂商普遍提前启动促销,并通过加大补贴刺激消费,其中智能产品在补贴中的比例明显提高。
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正在重塑消费市场,推动产品从功能导向转向体验升级。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已从“科技新品”变为“生活常备品”,市场需求旺盛,生成式AI产品也受到广泛欢迎,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企业应进一步推动AI大模型与家电产品的深度融合,提升交互自然度、服务精准性及设备协同能力,构建新型消费场景。随着AI技术向通用化、平台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未来消费体验将更趋个性化与沉浸式。
“国补”政策助推消费升温。国庆节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等部门下达了今年第四批共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补贴已全部拨付。为配合第四批资金落地,线上线下多家零售平台和商场已将“双11”促销提前启动,实现与政策无缝衔接。
记者调查发现,在今年“双11”前期活动中,线下门店针对不同商品推出多种优惠,多件购买或参与家装换新可享更高折扣;线上平台则推出直接立减,无需凑单,国家、商家与平台三类补贴规则清晰透明。
洪涛认为,“国补”与“双11”大促叠加,有效带动了智能家电等品类销量增长。以京东、抖音等平台为例,其在10月9日启动大促,通过“以旧换新+补贴”模式推动消费潜力释放。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记者表示,第四批“国补”涵盖智能家电、数码产品等中高单价品类,有助于降低消费者换新成本,激活潜在需求。“双11”期间,电商平台与补贴政策形成合力,预计将集中释放一批消费意愿。在补贴推动下,智能空调、扫地机器人等产品更容易成为消费者“理性升级”的选择。此外,补贴资金也有助于缓解企业库存压力,加快旧款产品清退,为新品上市创造空间。他表示,该政策将延续至年底,覆盖“双12”节点,形成“节前预热、节后延续”的消费促进节奏。
朱克力进一步指出,家电企业应逐步从依赖补贴转向注重技术和服务创新。面对智能产品市场可能出现的需求透支挑战,厂商应优化产品全周期管理,并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以建立可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