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代铜”还有不得不说的一些深层原因
【导读】
9月22日,家电魂发布过“铝代铜”内容的文章,读者有留言说,“铝代铜”难以落地推广,确实有与“预制菜”相似的境况,虽然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倡导,但不是强制性标准,在实际推广中还是阻力重重。实际上,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是有着深层次的复杂问题的。
晋宁|撰文
正如一些业内人士留言所说,“铝代铜”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深层次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铝代铜”出现像“预制菜”那样落地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常识观念需要改变;另一个方面是产品自身形态所决定的。
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时机。如果拉开时间来看,“铝代铜”也是波浪式发展,铜价高企时推动的力量就会强些,铜价下跌时代不代就无所谓。不过这应该是短期现象,从长远看“铝代铜”是必然趋势,只是现在时机还没到迫在眉睫的关口。
壹
“铝代铜”不要误以为就是简单的成本问题,对国家来说是常态资源替代稀有资源的战略问题,对企业来说是以什么样手段解决材料属性差异的技术进步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消费观念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首先要搞清楚“铝代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降低所用材料成本问题吗?显然,从国家层面来说,绝不是成本问题,而是解决稀有资源在民用产品上的使用。中国是贫铜国家,美国又将铜首次纳入“关键矿产清单”,以善用美国长臂管辖的德行,关键时刻卡我国脖子是可以预见,从战略意义上讲“铝代铜”迟早必须要搞,现在开始重视也是未雨绸缪。
其次不是简单的价格问题。很多人以为以价格便宜的铝替代价格3倍的铜,是从制造成本上考虑。其实不然,以“铝代铜”最先实现的连接管来说,作为连接管的铝管两头还是要焊接上一小截铜管作为与主机连接,而焊接铜铝技术难度很高,操作下来的成本不比单纯用铜低。从经济意义上并不划算,有很多人在上篇文章的留言中提出铝的价格便宜,替代后产品应该便宜显然是不了解这一情况。
再次“铝代铜”的替代仅仅是有限替代。从目前技术条件看,只有像冷凝器、蒸发器和两器连接管才具有替代的可能性,并不是所有的铜部件都能替代。比如说,电机、压缩机都用到了铜材,却是不可替代的。电机的漆包线是铜的,铝显然从材质上是不可能做漆包线的。
此外,还有就是技术上进一步成熟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铝代铜”早在20年前就开始尝试,但技术仍然没有明显的突破,没有达到用铝后产品性能保持超越和同样的态势,因此推广难度就比较大。另外,消费者观念上对“铝代铜”普及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贰
所谓用户的常识观念需要改变是说,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认为,做一个好的产品并且保证品质,首先要选择好的材料。在很多消费者看来,铜材不论是从性质上还是价值上,都要比铝材强很多。
铜不论是在柔韧性上还是导热性上,都要比铝强很多。用户一般都会认为,既然铜在自然属性上有着先天优势,做空调的两器、连接管比铝优越得多,从朴素的逻辑上讲“铝代铜”是说得通的。
用户考虑问题的角度没有错,但不要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再次提出“铝代铜”问题,是在美国把铜作为关键矿产进入管制名单后。铜的稀缺性和难以获得性极具放大,我国作为贫铜国家,怎么不会受制于人,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少用铜,多用铝。前提是要具有可行性。
再从价值上说,铜材是铝材价格上的几倍。现在铜价是,铝价是,可见说是几倍并不夸张。同时在国内铜材较为稀有,虽然也要像云南铜业、江西铜业、北方铜业等铜材加工企业,但多数还是以进口铜材精炼为主。稀缺性导致未来价格仍然有上涨空间,且国内获取不仅难度大成本也高。
叁
所谓产品自身形态来说,空调是家电中用铜大户,以挂机来说每台空调至少用铜5公斤以上,主要是用在冷凝器、换热器的管道和室内外机的连接管上。且两器和连接管是暴露在用户眼前的,很容易就看清用的是何种材质的。
像彩电只有集成电路板用到铜,但分量极为有限。洗衣机也用到铜,主要是电机里的漆包线,重量数量也不算多。有人就会说,冰箱的散热器与空调换热器一样,都是为了置换排放热量,是不是也是用铜大户。其实不然!
这就要说到冰箱与空调在形态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在“铝代铜”上有着不同境遇。大家都知道,冰箱早期的散热器确实也是用铜,并且与空调一样是暴露在外。对用户来说,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在技术进步后冰箱的“铝代铜”非常顺利,这就得益于冰箱在技术进步后后背成为封闭,用户购买挑选冰箱时是看不到散热器是用的什么材料。拆解博主就是道白了用户看不见,效果也是大打折扣。
而空调的冷凝器和散热器却是用户可以看得见的,加上在舆论上既有竞争对手的说辞,也有拆解博主们的“义正辞严”,一般对“铝代铜”没有常识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蛊惑性,怎么可能不受到消极影响呢?
肆
因为,“铝代铜”目前还不是强制标准,在市场上没有采用“铝代铜”的品牌,为了在市场上的竞争需要,就拿“铝代铜”说事,就会对购买者说,你看我的冷凝器、换热器都用的是铜材,是真材实料,而友商却是拿铝来替代铜。对购买者来说这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这也就给那些拆机博主留下了口实,当一些企业为了争得市场主动权的时候,就会委托这拆机博主制作产品用料的对比。这一比较,就把那些对常识理解不深的用户带入“铝代铜”就是以次充好,引导消费者的思维往牛角尖中钻。
当然,这绝不能怪消费者,消费这不仅有选择的自由,用不用“铝代铜”产品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当有消费者为了自身利益,选用纯铜空调产品时我们也应该尊重这种选择。但也不明就里地陷于被伪证牵引的尴尬境地。
有读者留言说,消费者并不抵制“铝代铜”,只是“铝代铜”成本必然会降下来,但厂家却是借机加厚利润,并没有在价格上有所体现。这就让很多用户觉得厂家用了便宜的原材料,却收的还是用铜时的价。显然是借“铝代铜”降本增效,这岂不是在愚弄用
实际上,前面已经回答过了,“铝代铜”以现在的技术能力,还不能把材料便宜转化为产品便宜。因为,“铝代铜”不是简单的以铝把铜一换了之,需要一些技术转换和保障,这样下来体现在产品上并不一定能把产品价格降下来。当然,有一天技术得到突破或又有新的替代方案,矛盾可能就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