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器:别只在国内争高低,更要去国外争第一
今年以来,更多中国企业选择去国外争第一之际,家电圈发现,一是海尔智家全球大家电16连冠,给予更多中国企业信心和勇气;二是国外争第一,不只是市场规模称霸,还有智慧家庭新赛道的开创式引领。
文剑|撰稿
连日来,随着2025年家电半年报相继发布,家电圈有了新的发现:参与国内市场拼低价、内卷的企业,基本上“头破血流”,营收增长但利润下跌,甚至面临亏损风险。相反,深耕国外市场,甚至早早自有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却收获“量利双增”新动能。
如果说,在国内市场争高低,是中国家电企业本能;那么,去国外市场争第一,才是中国家电企业本领,一举奠定中国家电在世界的领军地位。日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三大家电展会之一德国柏林IFA2025展会开幕,再度成为中外企业新科技与新产品的竞技场,更见证中国企业在国外争第一的新速度。
其中,连续16年稳居全球大家电第一的海尔,以“多品牌阵营、多科技新品,以及全球首创和原创科技”毫无悬念成为IFA2025主角,同时其前瞻性开创的智慧家庭新赛道和新引擎,还为全球家电开启向上发展的方向与动力,一举升级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争第一的内涵:从市场规模第一到产业新赛道唯一开创,既争第一又创唯一。
那么,中国家电为什么不能满足国内争高低,一定要去国外争第一?拓展海外市场,到底是“国内市场内卷的缓冲”权宜之计,还是中国家电综合实力在“海外市场”的引爆?
家电圈认为,国外争第一,对于中国家电来说,是直面全球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倒逼企业核心能力的“与时俱进”。最终,要从市场规模的第一引领,到行业新商机、新引擎和新赛道的唯一开创。
比如,针对海外市场“需求多样、标准严苛、竞争差异化”等特点,进入海外市场之初,海尔智家就提出自主创牌,以及“研发、制造、营销”三位一体本土化深耕。这成为中国家电当前征战国外市场的模板,“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实力。
随着中国家电加速海外扩张,众多企业又凭什么争第一?必须看到,中国家电参与海外竞争,不是中国模式的直接复制,而是基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科技创新能力、手段和体系建设。家电圈认为,中国家电在国外争第一,必须要从“成本优势驱动”向“系统能力输出”突破。
一是要强化原创科技和首创产品的能力,凭借科技新品撬动不同国家用户的需求;二是要强化营销和服务一体化拉通,确立企业的差异化优势;三是敢闯敢干开辟产业前沿新赛道,从家电到智慧家庭的一站式定制。
近年来,海尔智家在家电产业开创的智慧家庭新赛道,不只是拓展企业的经营边界,还推动用户的品质生活智慧升级。举例来说,在智慧家庭全球落地上,海尔欧洲智慧家庭平台hOn注册用户数已超1000万,海外注册用户总数已突破2000万。近日,海尔欧洲hOn还与来自意大利的全球性可持续发展互动平台AWorld达成合作,将AWorld的相关功能正式集成到hOn APP中,通过创新、互动的智能体验,将环保理念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
站在全球家电产业变局的新起点,向国外市场拓展作为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特别是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创新发源地”升级之际,家电圈认为,这已经超越企业“个体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突破全球价值链”的关键战役,最终从国外争第一向海外谋新赛道和新引擎的前瞻性战略落地。
最新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1564.94亿元,增长10.2%。其中海外市场收入为790.79亿元,增长11.66%,在全球家电一线企业中领涨。截至目前,凭借在智慧家庭新业务的开创,海尔智慧家庭已全球落地,其中海外注册用户总数已突破2000万,是率先披露智慧用户数量的中国企业。
可以预见,接下来中国家电的“国外争第一”,还需要迎接更高维度的挑战:避免“重规模”的粗放扩张,警惕“轻创新”的路径依赖,基于长期主义的深耕和创新驱动的能力,实现从“争市场规模第一”到“谋产业创新唯一”的迭代,让中国家电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的核心符号,并为世界家电升级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