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机普及率低 被企业拔苗助长了?
洗碗机在中国家庭的普及率低,可能是因为它被“拔苗助长”了。
在抖音博主“@尤马马”关于洗碗机的视频下,有2万个赞和3600余条留言;但正如视频主题“争议最大的家电”一样,评论区仍在激烈辩论着“洗碗机是不是智商税”。
截图来自抖音
很多使用者现身说法,例数洗碗机体验的优缺点;还有不少消费者来评论区“求解惑”,如一条评论提到,“我的洗碗机总洗不干净,烘干特别慢;我发现想要洗得净、烘得快,需要放软水盐和洗碗块,但这些添加剂吃进去有害吗?”而相关的专业解答在社交平台十分稀缺。
洗碗机话题的高赞和高评论,侧面说明中国消费者的确十分关注这种新产品。但广泛的留言也暴露了消费者对洗碗机认知的匮乏,譬如“洗碗机还需要专用洗涤剂?”“洗个碗怎么要两三个小时?”“一两天洗回碗,放里面不臭吗?”“洗碗机费水吧?”“水是热得,那会不会很费电”等看似“小儿科”的问题,却事关真实的销售转化率。
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认为,尽管洗碗机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0余年,但行业并未做好该产品的通识教育,才导致大量疑问产生。一定程度上,中国洗碗机行业想当然地认为消费者对洗碗机的认知程度与洗衣机等成熟品类在相似水平,却忽视了二者间在使用场景、操作流程、学习成本、首次体验接纳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相关企业在宣传手段与路径上,更是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
首先,用成熟家电品类的认知水准“绑架”新用户,行业认知教育失职。当前,家电行业先入为主地认定中国消费者对洗碗机的认知水平等同于洗衣机,就容易对“产品是否费水/费电”、“洗涤剂是否残留”、“隔夜留置碗筷是否发臭” 等高频疑问视而不见, 既不主动拆解误区,也缺乏合力做通识教育的动力。但事实是,我国家庭的洗碗机普及率仅为 4% ,多数人没见过真实场景中的洗碗机,只能靠猜测和想象作出判断,这种认知鸿沟直接变成 “不买” 的主要壁垒之一。
第二,当前,洗碗机厂商的营销宣传脱离真实需求,新品发布会摆参数、渠道促销玩打折,以及广告硬拗技术的传统战法,喂不饱消费者的“体验饥渴”。对洗衣机等成熟品类而言,即使消费者没有见到实物,也能凭借原有的产品经验构建“新场景”想象;但有多少中国消费者真正用过洗碗机呢?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洗碗机需要放洗碗块”。初体验的缺乏,让再多再炫的技术也无法形成头脑的有效“建模”。吕盛华建议,洗碗机行业应加强产品与消费者的真实接触,如在商场或社区等人流密集处设立体验区让消费者“上手试”;另一方面也可借鉴汽车防撞硬科普等宣传手法,实现洗碗机使用体验或感受的“硬输入”。
第三,当前洗碗机行业“未普先卷”,厂商疯狂堆砌技术新名词,但这更多是“自我感动”。要知道洗碗机不是“傻瓜式”的洗衣机,新用户需要学习“怎么摆碗”、“怎么放置洗涤剂”、“如何清理滤网”等基础性操作,而这些先期教育将直接决定后续的用户体验,就像有人因为不用洗涤剂导致“洗不干净”,因为滤网清洁不到位导致异味而抱怨洗碗机“不好用”,跳过“会用”空谈“好用”属于抓错了重点。
GfK中怡康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我国洗碗机行业延续了前一年的增长走势,1-6月,市场实现零售额约70亿元,同比增长13.1%。作为被行业寄予厚望的“香饽饽”,洗碗机在这个“体验为王”的时代,需要探索更持续、多元的营销路径,才能促进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