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结束后电器市场会有什么样的状况
“国补”是今年市场最大的看点,带动了国内家电市场的持续繁荣。但作为一项阶段性刺激消费政策,不可能是永远持续下去。那么“国补”结束后家电市场将何去何从?厂商应该及早有所准备。
冯同|撰文
近日,笔者逛了西安几家家电卖场,像苏宁电视塔店、京东家电等。虽然不像家电连锁卖场鼎盛时期那么人流攒动,但要比前两年逛卖场看到的人要多一些。大概是有“国补”的吸引力还在吧!
果然,笔者在与几位逛卖场的人交流,基本上都是来询问购买家电有没有“国补”的。在京东家电,一位营业员就给询问者介绍,现在没有“国补”可用,正在等下半年“国补”券下达。这位营业员还说,早先在京东店里就可以申领“国补”券,现在不行了,要消费者自己下载云闪付领取,然后才能到卖场购买产品时享用。
笔者随后与几位消费者交流,他们说都是冲着“国补”才想到要焕新家里的电器。一位40多岁的男性消费者就说,他其实是有电脑用的,考虑到“国补”才想换一台高档一点的电脑。还有一位大妈也是听女儿说,买空调可以享受“国补”可以便宜2千多元呢?没有“国补”的话,家里的空调才4-5年还能用,就不考虑焕新了。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都是想有“国补”可以便宜好几千块钱,何乐而不为呢?但是,领不到“国补”券就不一定焕新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台空调、电脑要省近2千元,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况且现在人们面临经济下行,绝大多数人对未来信心不足,电器没到必换的时候,怎么可能轻易出手呢?
据了解,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最新通告,2025年家电国补政策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为12月31日,且7月起已注入1380亿元中央资金重启第二阶段补贴。很多人现在看到有补贴的“光”可沾,开始出现抢“国补”的现象。很多地方,补贴券线上一放出就被秒抢。
不过消费者现在不像“国补”刚出台那阵子,卖场推销还推不出去。“国补”政策原本是“以旧换新”为前提,当时卖场都不要消费者提供旧机,只要能抢到“国补”就由商家给消费者找旧机,完成享受补贴购买的流程。
为何现在消费者被“国补”当成香饽饽,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物以稀为贵。“国补”刚开始时券很多,而现在需要在政府指定APP去抢。越是抢不着越显得紧俏,抢的人就更多;另一方面是有申领“国补”的沾光效应,很多人是听说或看到别家通过“国补”换了新家电,由不得就有了效仿产生羊群效应。
恰恰是现在的抢券产生紧张效应,把很多原本不急的需求激活,如一位经销商所说,现在抢券实际上是提前消耗了很多未来的需求。那么等到“国补”结束,就会给市场带来新的情况即:消费需求会有一个断档期。
一位较为理性的消费者对笔者讲,有“国补”时没买成,那么一旦没有补贴了,肯定暂时就不会考虑焕新,只能等家电品真的到年限了再更新不迟。或许在这个期间再有什么新的刺激政策还说不定呢。反正有用的也就不急于一时,等待观望是最好的选择。
消费者的等待观望情绪一旦形成,就会降低市场需求的热度。那么等待观望或成为“国补”退出后的新市场特点,这是厂商都要面临的现实,厂商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要对这种市场状况做足准备,否则厂商将难以应对低迷的家电市场。
在现在“国补”券难以抢得上的情况下,本来想借助“国补”焕新的消费者,只好先去抢补贴券,能抢上就去更新旧家电,抢不上只好认命做壁上观。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普遍的心理。从本质上说,焕新不全都是硬需求。家电彻底坏了才是刚需,而仅仅是为了享受补贴,那肯定不是刚需。
况且“国补”实施一年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论是对厂家也好,商家也罢,都已经进入到“国补”节奏中,形成了在经营上依托补贴的状况。现在“国补”结束,很多厂家、商家又不适应了,一下子还不能从有补贴的经营氛围中走出来,适应还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
至于明年是否还会有新的“国补”刺激消费政策出台,现在谁都无法准确预测。如果有新的刺激政策那还能,那对家电行业来说是一个大利好,市场活跃度还会继续保持。而如果没有新的“国补”政策,厂商承受的市场压力将非常大。
俗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下一年的市场营销策略,特别是“国补”一旦退出后的市场,厂商应该提前做好两手准备。但不论如何,厂商的经营还得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