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电器市场的三个反思
都说“反思是进步和成长的阶梯”。面对已经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一批家电厂商的主动反思,聚焦市场变化、竞争手段、用户经营等维度,家电圈认为很有价值。
周简|撰写
不同于过去的3年、或5年,今年上半年家电市场的走势和格局,一线市场上的众多家电厂商,给出了几乎一致的评价:难,真的是难,实在是太难了!不是市场难、经营难,是很多企业和商家的生存都很困难。
当内卷已经无差别席卷各个行业,家电厂商痛恨的内卷至今都无解,很多厂商已经习惯于这一局面的存在。那么,面对已经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家电市场,对于众多企业和商家来说,又有哪些经历、挑战和挫折,值得反思与改变?
家电圈认为,上半年家电人的经营心态变化,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的内卷化、二是经营手段的有限化、三是经营心态的躺平化。这也引发下半年家电市场发展方向、竞争策略到竞争手段等诸多变化:首先是产业竞争将呈现全面零售化的拼抢、其次是厂商竞争手段将会呈现加速碎片化的裂变、再者厂商经营团队将面临脱胎换骨的重构。
反思一:摆正心态很重要
不只是已经结束的今年上半年商战,对于家电厂商来说,最近3年间,外部经济、内部市场的变化,带给家电厂商最大的冲击,就是认知、心态与理念被摧毁,重构是唯一出路。
首先,很多厂商延续20多年的操作规则、模式和手段,失灵了;其次,很多厂商发现市场和消费者都变得陌生,不了解;再者,很多厂商对于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同行策略产生了种种想法,甚至不乏质疑,批评占据上风。
越是处在时代和产业的变革、动荡期,家电厂商越重要的事情,不是去盲目转型,或者坚持躺平,而是尽快调整经营的思路和理念。既要重新认识外部的经济与市场环境,还要重新认识竞争和消费者,更要重新梳理和定位企业自身的优劣势。正所谓“洗心革面,从头开始”,对于家电厂商来说,面对接下来的市场竞争,必须要从经营理念、认知和心态开始。
经过今年上半年家电市场的一系列动荡、冲击和挑战,很多厂商清楚发现,市场正在经历一轮由外而内的变革,特别是作为主角的消费群体进入了一轮持续的动荡与变化。面对这一局面,家电人不是指责、抱怨,也不是人为制造矛盾与冲突,而是积极调整定位、思路和方法,寻找新的路径,让企业具备“活下去”的能力。
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市场有好有坏,品牌有涨有跌、品类有上有下,接下来大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企业自身的经营和操作,需要保持时刻的清醒,稳定的投入,以及稳健的经营变革。
反思二:拥抱零售是关键
今年以来,家电零售渠道的碎片化不断加速,带来的不只是新旧渠道的较量和冲突,大商家对小商家的挤压更加疯狂;同时,家电主流消费的碎片化,也在加速上演。当前,越来越多年轻用户需求,已经呈现出自我化、极端化、兴趣圈层化等走势。
零售渠道与消费需求的全面碎片化,冲击最大的,当属家电厂商的日常经营工作和手段。过去,一年几次大的促销活动,就能拉动终端市场的快速出货,现在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亮点,也无法撬动市场的出货和零售的增长。这就倒逼所有家电厂商必须要启动并实施“日促”的节奏。
日促,不是简单的天天促销,天天卖货,而是要求所有厂商必须要构建直达用户的经营体系,以及面对用户需求和痛点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系,最终实现家电市场的全面零售化、持续零售化,以及全员零售化。
当然,这更需要家电企业的营销体系,与家电商家的营销体系拉通对接,需要将营销与服务紧密合作,才能实现经营的系统性变革。究其原因,是出货的渠道太多了,用户的需求太分散了,必须要通过这种“实时响应、实时参与”的方式,贴近用户才能抢到用户。
反思三:低价内卷不可怕
自2023年开始,一股拼低价的内卷式竞争便在家电市场上迅速蔓延,最终掀起家电产业“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商业内卷潮。特别是自2024年9月,叠加国补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助力大中型家电厂商,对于中小厂商的挤压和抢夺,最终引发一线市场上的内卷白热化和拼抢血战化。
不只是家电,今年以来,所有行业的企业,或主动或被动,陷入一轮内卷和恶战,这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并不可怕。这只是阶段性的商业竞争白热化的折射,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如何借助这一轮内卷带来的产业洗牌、厂商重构和商业抢夺,才是关键和未来。
很多人常说“危中有机”。事实上,对于一部分家电厂商来说,有价值的机会都是从产业的低谷孕育和培养的,真正的转机都是在变化中产生。家电厂商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和挑战所吓倒,加大并加速对市场转型期商业机会的寻找,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