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补”资金690亿元下达 电器会不会再掀换新热潮
【导读】
第三批690亿元,表明“国补” 继续实施,打消了很多人以为“国补”不再实施的疑虑。同时,1380 亿元中央资金分批下达这一举措,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雒雍||撰文
在政策空窗期,很多消费者不断询问何时才能领到以旧换新“国补”券。7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0月还将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
“国补”继续 稳定市场信心
这次下达第三批690亿元,表明“国补” 继续实施,打消了很多人以为“国补”不再实施的疑虑。同时,1380 亿元中央资金分批下达这一举措,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前,很多人包括一些厂商和消费者认为,上半年在实施“国补”过程中,虽然刺激消费起到促进经济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认为是国家资金不足,也有的认为是骗补、套补损害了政策实施的基础。据此,就以为“国补”将不再会继续实施。
而此次发改委会同财政部下达第三批“国补”并明确10月份继续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这个就从根本上打消了这些人的疑虑,坚定了持续推进以旧换新政策的信心。让市场相信“国补”是真金白银,不是仅喊喊口号。
况且,国内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持续发展超过40多年,国内广大居民居家生活的家电品,很多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期。有了“国补”这样的实惠,更能刺激用户愿意将手中老旧的家电、数码产品等进行更新换代。
资金多元 合力推进落地
据家电魂了解,“国补” 资金并非单一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央下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占据了9成的比重,地方政府财政配套1成比例。这既体现出中央政府强大的财政实力,也体现出地方政府承担落地的责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家电和数码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以旧换新政策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且经济实惠的换新途径,让人们能够及时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加上“国补”给予用户的巨大实惠,刺激消费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这也促使家电和数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市场繁荣。很多企业还在一些市场节点上,通过厂家投入资金补贴用户,扩大了以旧换新实施的力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今年实施以旧换新“国补”以来,消费电子和家电呈现火爆销售场景。今年上半年,全国有超过6000 万名消费者通过“国补”购买了 12 大类家电产品,数量达 1.09亿台;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 7400 万件,明显拉动了市场消费。
再掀热潮 拉动家电消费
在第三批“国补”下达之前,市场对“国补”的期待很强烈,很多消费者每天在各地云闪付平台等待领取,一些心急的消费者则主动到线下柜台询问。可见,在看到“国补”确实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后,明显观望的消费者也主动寻求参与机会。
据家电魂了解,在690亿“国补”逐步下达到各地后,相关部门将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以确保“国补”政策能够更加平稳有序地推进,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同时,各地配套资金也将同步落地做好支持,保障资金链的稳定与充足。
在补贴发放方式上,有了上半年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各地正在进一步优化完善。通过简化补贴申领流程,提高审核效率,让消费者能够更加便捷、快速地领取到补贴。很多省(市)区搭建云闪付等线上补贴申领平台,消费者只需在平台上提交相关资料,即可完成申请,大大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与挑战。但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由中央财政承担大头,地方政府只承担小部分,这对当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很好的效果,都在积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以尽快配合“国补”落地,这既对消费者是一件大好事,也对当地经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