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电器市场两大热点出现

慧聪净水网 2025-07-23 09:15 来源:家电圈作者:华辛

今年上半年电器市场两大热点出现

很多家电厂商,不愿回首2025年上半年市场:消费低开低走、低价竞争内卷泛滥、经营业绩下挫。在一片血海大战中,市场也出现两个新热点,这是否会成为下一阶段推动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呢?

华辛|撰写

梳理今年上半年的家电市场竞争、走势和变化,压力与挑战不少。但是,家电圈发现,有两个行业公认的亮点,已经出现:

一是,国补政策刺激下的家电消费市场出货,再创新高,主要企业产销两旺;这不只是为下半年的国补政策继续实施奠定基础,也为未来国家财政政策继续通过补贴刺激消费的操作,提供借鉴。

二是,作为中国家电第一大品类,也是中国家电在全球的第一强产业,家用空调出货规模再创新的纪录,短短半年市场总销量便突破1.23亿台,同比增长8.3%,彰显中国空调产业的全球地位无可替代。

家电国补政策,刺激消费后劲足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国补政策刺激下,今年1至6月份,超过6600万名消费者,共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1.09亿台,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超7400万件。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表明: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7%,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4.1%。

两组数据,共同指向国补政策对于消费市场的刺激和拉动作用。一是消费端,短短半年,国补就带动12类家电产品出货量超1亿台,如果再叠加地方增加的家电补贴品类,以及非国补品类,全国家电的出货量超1.5亿台应该没有悬念。二是供给侧,主要家电企业的零售额同比取得30%以上增长,这意味着大中型家电企业的营收至少录得30%增长,推动部分家电企业产销两旺局面的实现。

进入2025年下半年,多地家电国补政策继续实施,但不少厂商反馈“目前国补券”基本要靠抢,而且变得很难抢,对于一线市场的销售工作增加了难度。背后正是多地调整国补政策的操作细则,由“敞开领”变成“限时限量”领取,一是保证中央财政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可控性,让政策也能延续到今年底;二是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意识到国补政策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看到,国家层面通过财政政策,刺激一线市场消费需求和活力的方向,不会改变。聚焦家电国补政策来说,初衷是为了刺激消费、盘活消费,助力主要家电厂商谋求经营的高质量发展与转型,接下来的政策延续应该不会动摇。

家用空调出货创纪录,中国制造不可撼动

今年以来,家用空调市场走势一直呈现动荡与多变的局面。虽然一批中国空调企业的海外出口屡创新高,但是国内市场却一直呈现低迷的局面。很多中小空调厂商经营一度停摆,内销陷入停滞。

不过,市场机构产业在线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家用空调市场总销量1.23亿台,增长8.3%,超出空调厂商预期。2024年家用空调总销量超2亿台,增长17.8%。其中内销量1.04亿台,增长4.9%;出口量为9640万台,增长36.1%。

可以看到,国内市场仍然是中国空调产业的基本盘,但是近年来面向海外市场的出口增长明显加速,成为支撑中国空调销量再创纪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市场的低迷,海外出口让空调企业走出一轮漂亮的上扬线。

不过,整个空调产业的“企业两极分化”现象更加明显和严重。一边是,美的、格力、海尔,以及海信、TCL、奥克斯、小米等企业的出货规模,特别是海外出口规模占比不断放大;另一边是众多中小空调企业的内销收缩,主要靠出口支撑。在缺乏规模优势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供应链和产业链竞争陷入断层,市场空间被不断挤压。

未来,中国空调产业的走势应该是向上继续突破,中间会有动荡与不确定性。其中,基于全球化的供应链与产业链,特别是全球多基地配套优势,整体规模可能会保持稳定发展,头部企业阵营会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内市场会呈现品牌化、巨头化主导格局;海外市场将出现大小企业的共同抢夺和持续放量。

对于那些还想在空调市场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当前的产业门槛非常高了,难度和挑战也更多了。一些新势力的互联网品牌,以及洋品牌在中国授权经营的企业,发展空间不会太大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