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政策赋能 旧物回收市场迎来新契机与挑战
在湖北武汉的旧物处理工厂,上午十点左右,一辆装满废旧家电的货车缓缓驶入。货车车尾精准地与全自动称重卸货线完成对接,随后,一件件旧家电依次被称重,贴上独一无二的条码后,分类存放到仓库之中。
“这个条码就如同废旧家电的专属‘身份证’,只要扫描一下,家电的入厂时间、所属种类、具体型号、重量等详细信息马上就能查到。” 工厂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据了解,该团队精心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追踪系统,实现了从原料进入仓库、出库流转、拆解处理到产物出厂的全流程严密监管。
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旧换新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智能产品的销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4.6%,增速相较于上年全年加快了 1.4 个百分点。
自去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大力度并扩大覆盖范围,使得废旧家电、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多,这也为旧物回收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
2024 年,我国围绕着扩大有效需求这一目标,扎实推进 “两重” 建设,大力支持 “两新” 工作,设备购置投资增长了 15.7%,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了 12.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 3000 亿元,专门用于支持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工作。
随着家电等消费市场的明显升温,置换淘汰下来的废旧物品数量也在大幅增加,回收量和拆解量实现了双增长。根据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的数据,2024 年废旧家电的回收量同比增长了 14.83%;而供销合作总社家电拆解企业的数据则显示,2024 年规范拆解的废家电数量同比增长了 20%。
“随着家电、汽车等领域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回收量、拆解的规范化程度以及废旧家电再生资源的利用率都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回收利用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以旧换新政策的范围十分必要,同时还需做好后续的相关工作。
刘英建议,要加强回收市场的配套服务建设,比如支持引入专业的二手鉴定和估值机构,以此完善第三方支持服务,形成一个综合的配套体系。一个健全完善的回收体系,不仅能够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运行效率,还能有力推动环保事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市场创造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许多企业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完善自身的回收体系,将 “换新” 与 “收旧” 的环节有机结合。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以旧换新政策降低了他们更换家电的成本。过去,消费者处理手中体积较大的家电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难题,比如交易渠道不透明、价格评估不合理等。如今市场快速发展,消费者不用出门就能完成旧家电的换新,还能获得相应的补贴。” 山东青岛某家电工厂的产品销售负责人说道,虽然消费者 “换新” 的积极性提高了,但在 “去旧” 方面还需要行业持续努力。
在该工厂的回收处理厂房内,全自动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对废旧家电的零件进行检测。从金属材料的拆解到电池的无害化处理,每台家电都要经过 30 多项检测处理流程,最终,废旧家电被精细地拆解成铜、铁、铝、塑料等材料,再循环利用率达到了 95% 以上。
“以旧换新政策确实给我们工厂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是我们拓展市场、提升销量的好机会,也是发展回收业务、完善回收体系的有利契机。” 上述负责人介绍道,通过构建回收体系,工厂能够获取大量有价值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经过合理的拆解和再利用,一方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以旧换新” 政策就像一把关键的钥匙,成功打开了回收拆解量双增长的大门。它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为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还推动着行业朝着绿色、循环、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前行。
“目前,建立健全完善的循环体系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堵点’,像家具家电、汽车等消费品的回收服务环节不够顺畅等问题依然存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销售网络,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销售与回收一体化。同时,回收的废旧物资不能仅仅简单地进行报废处理,而是要使其能够进入再制造流程,真正实现以旧产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