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清洗机是不是智商税?
不时上热搜的“流感”“诺如病毒”等关键词,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近年来,果蔬清洗机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工具,在清洁技术和功能上持续升级,为消费者果蔬饮食的安全提供保障,在厨房小家电市场中崭露头角。然而,如今在各大互动平台上以“果蔬清洗机”为关键词去搜索时,最热门的关键词却是“智商税”。这一争议,从何而来?
市场步入理性发展阶段
果蔬清洗机进入中国市场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臭氧发生器便被用于家庭果蔬消毒,后来发展为臭氧果蔬清洗机。这类产品虽然有一定杀菌效果,却无法完全清除农药残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曾提出质疑:臭氧虽然可以降解水中的4种有机磷农药,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毒性更高的降解产物,造成二次污染。技术安全隐患叠加消费者认知不足,让果蔬清洗机市场长期低迷。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市场对果蔬“去农残”的强烈需求推动业界推出更多净化技术,如超声波、电解水、羟基水离子等。其中,羟基水离子净化技术已经高度成熟,且通过行业标准《果蔬净化清洗机》(SB/T 11190—2017)。净化技术的成熟,为果蔬清洗机的市场增长奠定了基础。
新冠疫情期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空前高涨,叠加电商渠道高速传播效应,果蔬清洗机以“去农残”“杀菌”“去激素”等卖点迅速走红。《魔镜2022年度消费新潜力白皮书》显示,2022年1~11月,果蔬净化器在淘宝系销售平台销售额达到2.8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46.73%。另据《电器》记者了解,2022年东菱果蔬清洗机产品销量突破100万台。这也一度让果蔬清洗机成为厨房小家电的新兴赛道。
然而,果蔬清洗机的市场热度仅维持了两年就快速降温。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以后,果蔬清洗机连续两年销量下滑明显,现在趋于平缓。《电器》记者在小红书上以“果蔬清洗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相关的讨论笔记为7.2万条,关联话题中“智商税”笔记数量排名第一,为1万余条。电商渠道主要的负面评价集中在续航能力差、电源线设置不合理等,消费者口碑不佳。
东菱电器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不信任,净化效果无法显示。”当前市场平缓,既因消费回归理性,也因清洗技术组合升级及产品形态调整。
功能侧重调整,核心定位仍是“去农残”
业内普遍将“去农残+消毒杀菌”定义为净化能力,将去除果蔬表面灰尘等脏污的作用定义为清洁能力。早期产品多采用单一技术,如羟基水离子、臭氧、超声波、微气泡等,但净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需求。如今企业转向多重技术组合升级。
例如,东菱DL-1326型号果蔬清洗机采用羟基水离子+微气泡+旋涡水流技术,荣事达采用臭氧净化+微气泡+旋涡水流技术,均能实现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的双重净化。UORRIS德国欧瑞氏采用内置6重加长电解芯片,同时加入等离子技术破坏蛋白结构。多重技术叠加扩大了有害物质去除范围。
可以看到,企业正在加强果蔬清洗机的物理清洁能力。东菱有关负责人指出,果蔬清洗机早期的功能定位于“去农残+杀菌消毒”,但是后来通过调查得知,消费者更加看重果蔬清洗机对食物的物理去污效果,占比超过一半。但现有产品因功率限制,物理清洁能力有限。他说:“正确使用方式应是先手洗去除明显脏污,再用机器净化。”
对于“手洗也能去除水溶性农药”的质疑,东菱有关负责人坦言确实如此。但果蔬清洗机综合去农残效果更强,对于母婴、老人或者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等群体仍有价值。
此外,果蔬清洗机产品形态持续优化,还增加了果蔬、肉类分仓设计,以及便携式、全自动设计,进一步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综合来看,果蔬清洗机是否是智商税,取决于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若追求果蔬表面清洁,其效果有限;若侧重“去农残+杀菌”,则能提供比手洗更安心的保障。技术升级与市场教育,将是行业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