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不起眼的喝水习惯 正在悄悄“偷走”您的健康!
饮水习惯和方式不正确的“水盲”,在现代人中占据很大比例。“别看喝水是件小事,喝不对也会带来大麻烦。”
习惯一:自来水未经净化直接喝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自来水的管网中,长距离管道运输,管道陈旧生锈,城市高楼水箱和楼群蓄水池常年使用不清洁等等,都可造成二次污染。
建议自来水经过终端净化再烧开喝。
习惯二:常喝饮水机的水
饮水机看似让人喝上好品质的水,实则“二次污染”很严重。每当打开饮水机龙头时,听到“咕噜”的声音,桶里翻出一串气泡,这就是有空气进入,灰尘及微生物就会被带入。
据国家环境卫生监测部门检测数据显示,桶装饮水机内的冷热水胆3个月不洗就会大量繁殖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所以,最好一月清洁一次,夏天两周清洁一次。办公室的饮水机因为使用频繁,更得勤加清洗。
习惯三:爱喝浓茶水
爱喝浓茶的注意了,这个习惯百害而无一利。
1、浓茶伤肾
浓茶含较高的氟、茶碱,常喝浓茶会损害肾脏。
2、浓茶伤胃
浓茶中含过多的咖啡因、茶碱等,会刺激胃壁细胞,导致胃酸过多。长此以往,胃黏膜会受到刺激和损害,造成炎症、充血、水肿、糜烂,甚至胃溃疡、胃食道烧伤、溃疡。
3、浓茶伤血管
浓茶的咖啡因的刺激作用会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不适,从而使血压上升。
习惯四:常喝千滚水
“现在用电热水壶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人烧的水一次喝不完,第二天又重复烧开。这种千滚水最好少喝。”赵飞虹说,水烧开尽量当天喝完,别反复多次加热。
虽然很小的伤害,但最怕长期的积累。
习惯五:不渴不喝水
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人都是发觉渴了才喝水。殊不知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2%的水分。
喝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让其参与新陈代谢,被人体吸收,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
所以,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时补水。
习惯六:每天喝水不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建议每天最少饮水1700毫升,大约8杯的量。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则相应增加喝水量,及时补水。
尿少、尿色黄、烦躁、全身无力、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等都是重要的缺水的信号。
习惯七:饮料代水
“白开水没味,还是喝饮料吧。”很多孩子每天可乐、果味饮料不离手,用饮料代水,无异于花钱买身病。“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赵飞虹说。
如果一定要喝有味儿的水,也要根据自身体质,适当改善。比如——
便秘的人可以喝点蜂蜜水或者果蔬汁,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胃寒的人要少喝性寒的绿茶、凉茶、果汁,多喝暖胃的红茶、姜糖水。
习惯八:晨起不喝水
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命水,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
人体经过一夜代谢之后,凌晨至上午上午引起血管紧张性增高的物质增多,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降低;这些物质使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一面是心肌需氧增加,一面供氧减少,造成心肌梗死可能性就大些。饮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
早晨这杯水最要-堪称救命水
温开水、矿泉水皆可,能够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
习惯九:爱喝热水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日前发布评估报告称,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饮用过烫的水可能致癌在中国医生这里也得到了证实。
我们的口腔、胃粘膜和食道所能承受的范围是50至60摄氏度,温度过高就会损伤胃肠系统。新疆耳鼻喉医院医生郑淑君表示:“如果经常食用烫食,这些部位就会反复受伤,反复受到不良的刺激,时间久了就会出现癌变,黏膜上皮癌变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癌组织不断扩大。”
习惯十:睡前不喝水
睡前不宜喝太多水,但可以稍微喝上两口,尤其是中老年人。
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