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喝瓶装水的人 好还是不好?
塑料产品你一定不陌生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瓶装水但你可能不知道瓶装水的水也含有塑料颗粒能被喝入人体且被身体吸收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学者做过研究,如果你经常喝瓶装水,那每年你会喝下7万4千到12万的塑料微粒。
如果你对这个还是没有概念,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做了十分形象化的比喻:每周可以喝下一张信用卡。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块状、丝状等形状的塑料碎片纳米塑料甚至能小到约为1微米
英国广播公司(BBC)也曾报道过 一场由259瓶水掀起的风波
报道称,美国环保组织Orb Media检测了9个国家19个地点的259瓶水结果显示,93%的瓶装水含有塑料微粒
人体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
对健康是否有害?
2022年3月,荷兰科学家在《国际环境杂志》上发表论文称 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也可能进入人体器官科学家将测试它们是否会转化细胞并诱发癌病变
长期以来,塑料被认为是惰性物质,被摄入人体后,它们会通过胃肠道并经过胆道排泄。然而,它可能不像我们曾经认为的那样无害。最近有研究表明,小于10μm的微塑料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并到达其他组织,可引起各种物种的肠道炎症、氧化应激、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紊乱和其他肠道健康危害。
央视新闻报道称 微塑料难以被人体代谢吸收长时间、大剂量接触未能排出的部分会在体内累积则有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受损
2022年3月底我国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界定了四类新污染物,其中就包括微塑料。
(注: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存在较大危害性风险)
人体中的塑料来自于哪?
我们平时所用的大型塑料制品似乎并没有进入人体的途径,但由它们所产生的微塑料却广泛存在于食物、水体、空气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可以随着每天的呼吸、饮食等进入到我们体内。
比如,上述研究中,人体血液内发现的微塑料最初可能就来源于下列物品:
PET通常用于矿泉水瓶、饮料瓶和各种家用电器的外观等;PS广泛用于食品包装材料;PE常用于包装薄膜和塑料袋,如塑料袋、保鲜袋、保鲜膜;PP广泛用于外卖餐盒、保鲜盒、一部分奶瓶;PMMA多用于电子设备和照明设备的外观。除了直接接触这些塑料制品外,自然界中的废弃塑料污染,同样会反作用于人体。
比如,广泛存在于淡水水源中的微塑料可以通过饮水的方式入侵人体。
存在于海洋、湖泊等水体中的微塑料会被水生生物摄取,并随着我们进食水产品入侵人体。
此外,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盐,同样逃不过微塑料的污染。所以说,为避免微塑料通过饮水进入身体,日常生活中,建议做出这个改变:出门在外少喝瓶装水,在家使用净水器既是保护环境,也是保护自己的健康!
如何远离塑料危害
作为个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01、少用塑料
不论是塑料袋、保鲜膜,还是外卖包装盒、奶茶杯、塑料吸管、瓶装水,这些都离不开塑料制品,少用一些,就能减少一部分危害。
以瓶装水为例,2019年《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的一篇论文估计,人类每年摄入的微塑料量高达3.9万~5.2万颗,那些爱喝瓶装水的人,每年可能会摄入21.1万颗微塑料。
如果一定要使用,建议选择可降解的产品,既保护环境,又保护自己。
此外,我们日常所用的茶包袋本身也可能添加了塑料,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在加热到95℃的水中浸泡一个茶袋,可能会在杯子里释放出大约116亿个微塑料颗粒。
02、少穿塑料
一次性棉柔巾、湿巾、成分为“聚酯纤维”的衣物等虽然很柔软,但实际上都是“塑料制品”。
比如时下流行的摇粒绒,通常是由回收塑料制成的,其中含有大量的塑料微纤维成分。
我们日常穿着、洗涤、使用这些物品时,脱落的纤维很可能会被我们吸入体内。
03、塑料不乱扔
塑料制品不要乱丢乱放,做好垃圾分类回收,这样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减少对人类自身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