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慧聪净水网 2024-09-05 11:35 来源:图数室微信公众号

枸杞、薏仁、红豆、桂圆、金银花……这个夏天,传统的食药材一反常态成为了饮料的“主角”,一瓶普通的饮料也摇身一变成了“中式养生水”。这些饮料强调天然、健康,完美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硬核养生”的新概念。

当健康已经成为消费的首选项,史上“最注重”养生的一代年轻人,开始把中式养生水推向瓶装即饮的C位。

但中式养生水受众过度局限,难以下沉,且囿于原材料限制,同质化严重。标榜的“养生”概念在营养学专家看来也存疑。

市场从不缺少新的故事,被“脆皮”打工人捧红的中式养生水又将继续野蛮生长多久呢?

“中式养生水”强势崛起

夏日的热浪逐渐退去,人们对于饮料的选择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曾经,碳酸饮料以刺激的气泡和略带甜味的口感,一度成为夏日饮料里的“王者”。然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意识到高糖对健康带来的负担。无糖茶饮顺势出现,其清淡的口感和低热量的特点,曾试图填补健康饮品这一空缺,但终究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与口感的双重追求。

于是,“中式养生水”出现了。所谓中式养生水,通常是指那些以传统中医理念为基础,采用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通过熬煮或萃取等工艺制成的即饮植物饮料。这些饮料强调天然、健康,通常不含添加剂,完美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硬核养生”的新概念。

在2024年的夏天,各种中式养生水更是以旋风之势,成为饮料赛道的一匹黑马。《夏日水饮消费观察》显示,中式养生水在今年夏天的热度迅速攀升。薏米水销量同比增长117%,山药水增长101%,桂圆水增长98%,红豆水、陈皮水、人参水、红枣水等“养生水”的销量均有显著增长。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中式养生水的爆火,其实不难理解。其诞生于无糖茶饮的上升时期。可以说,中式养生水是原本就如火如荼的、代表健康的无糖茶饮赛道中新杀出来的细分品类。

近年来在饮品行业,无糖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概念。尤其是无糖茶饮,更是增速可观。2024年Q1数据显示,无糖茶饮的商品数还不到正常糖分茶饮的一半,但销售额同比增长率达39%,已经超过低糖和正常糖分茶饮。从销量来看,无糖茶饮更是以32%的同比增长率将低糖和正常糖分茶饮远远甩在身后。“无糖至上”的消费主义成为主流。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中式养生水更是借势而进。

2024年前5个月,中式养生水销售额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94.5%。从近一年(2023年8月—2023年7月)的数据来看,主流电商平台中以红豆薏米水为代表的中式养生水销售额超过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62%。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无糖饮料行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26%,但增速主要来自于无糖茶的贡献,后者贡献了110%的同比增长,而无糖汽水品类增速却同比减少了22%。如今,中式养生水的横空出世,势必将会进一步抢占无糖饮料的市场空间。

中式养生水及无糖饮料基本为无糖或低糖产品,但中式养生水一般以传统食材作为主要成分,通过煮制、萃取等传统工艺制作;无糖饮料则以木糖醇、赤藓糖醇等甜味剂为主要成分,更注重甜味剂和饮料的调配工艺。一种产品的定位是传统养生,一种是控制糖分,随着年轻消费者对养生的重视度与日俱增,无糖饮料的“压力”可见一斑。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尼尔森IQ在《包装饮料行业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中指出,国内消费者对于健康理念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健康”要素位列影响消费者产品选择的榜首。近四成消费者认为,维持并改善健康状态是对他们目前生活状态影响最大的因素。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当健康已经成为消费的首选项,史上“最注重”养生的一代年轻人,开始把中式养生水推向瓶装即饮的C位。

中式养生水,收割脆皮年轻人

在中式养生水的消费市场中,18至26岁的人群占据了21.3%的份额,27至36岁则占据了48.6%的比例,两者合计占据了市场的69.9%。这两个年龄段,分别对应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上班族,也刚好命中“脆皮年轻人”的主力。

据中青报调研,63.0%的受访青年自感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上班族的比例高于在校大学生。此外,丁香医生的调研也揭示了年轻人在健康方面的焦虑。报告显示,00后和95后的年轻人平均每人有4.5个健康相关的担忧,这些焦虑点各不相同。

从投票的绝对值来看,00后的健康焦虑比95后、90后更重,排名前三的困扰集中在皮肤、情绪、睡眠上。学业压力和初入职场的挑战互相交织,让小小少年充满烦恼。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实际上,很多人的小病小痛还上升不到疾病的程度,去医院看病太繁琐,打针吃药太痛苦,只要早睡早起,规律饮食,加上偶尔运动就能消除大半。

但大城市的年轻人活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工作学习忙碌之余,不得不吃油腻外卖,长距离通勤吞噬了运动的时间和精力,明知熬夜伤身却又戒不掉……正当年轻人一筹莫展,中式养生水送来“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身心慰藉恰如其分。

有报告统计了消费者选购养生水所关注的功效,“清热降火”“祛除湿气”这样抽象且万能的功效最受大家欢迎。北方人有上不完的火,南方人有祛不完的湿,很多中式养生水的产品名称中包含“疗效”字眼,像处方也像算命,年轻人根据自己身体的异样自动对号入座。

相比快乐水动辄一长串的食品添加剂,中式养生水的配料表显得天然、纯净,更为养生健康。绿豆、红豆、薏米都是常见的食材,金银花、罗汉果、菊花是药材也是茶叶,非常符合中国人“食药同源”的生活理念。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从消费偏好上看,16—25岁消费者更喜欢带有微甜口感的红枣水、枸杞水。对于26—35岁消费者,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大,有“熬夜水”之称的人参水,和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山楂水更受喜爱。

种种迹象表明,养生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当代年轻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日益高涨,在健康方面的消费意愿同样强烈。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18至35岁年龄段的消费榜单中,“健康消费”已经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旅游”和“数码产品”,还把“运动健身”和“文化娱乐”甩开一大截。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从质疑养生,理解养生,再到热爱养生,这届年轻人血脉觉醒得格外早。中式养生水之外,“新中式养生”的热潮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近年来,很多年轻人开启一天工作的续命水,从冰美式换成了养生热茶,晚上打完“中式帕梅拉”八段锦,睡前艾叶泡脚,闲暇也不组桌游局,改约医院针灸推拿……传统中式养生理念,完美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不过话又说回来,喝最浓的人参茶,也不妨碍年轻人熬最长的夜,蹦最high的迪。没人把中式养生水当做“灵丹妙药”,它和背后的新中式养生热潮,代表的是年轻人一种疼爱自己的生活态度。

“中式养生水”还将继续野蛮生长吗?

复盘“中式养生水”品牌发现,早在2018年就有玩家入局。2018年,可漾推出瓶装红豆薏米水,成为行业先例。但在之后的四年里,仅有三个知名度不高的品牌参与游戏。

2023年前后,大众养生意识日益高涨,八段锦、晒背、泡脚成为潮流,喝水也必须是减糖甚至零糖,“中式养生水”赛道越来越多玩家入局。2023年2月,元气森林上架“元气自在水”系列,主推红豆薏米、红枣枸杞和绿豆水。2024年,好望水推出包含薏米水、桂圆水在内的“照顾系列”。此后,雀巢、东鹏等品牌相继加入,推出“中式养生水”。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中式养生水”新品数量达到166个,高于酸梅汤和凉茶这两大同样以传统草本植物为主的品类。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中式养生水”品牌扩充,消费者购买意愿强烈,“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2018年,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仅为0.1亿元,到2023年到达4.5亿元,增长超过350%。

2024年至2028年,由于“中式养生水”在功效方面更具优势,其对无糖饮料存在替代作用,预计2024-2028年“中式养生水”将逐渐挤占无糖饮料的市场份额,2028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03亿元。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中式养生水”的受众如何?数据显示,66.2%的消费者为企业职员,42.9%的消费者收入在10001至20000元间,48.6%的消费者年龄位于27岁至36岁之间,55.4%的消费者居住在一线城市。

由此可见,“中式养生水”的消费群体画像非常清晰:一线城市月入过万的年轻白领是“中式养生水”的主要消费人群。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人群过度局限,很少在下沉市场渗透,所以“中式养生水”的市场无论是跟无糖茶百亿级的规模比,还是放到整个饮料行业,都不算大。

另一方面,“中式养生水”同质化严重。“中式养生水”的原材料主要集中在红豆、薏米、陈皮、枸杞、桂圆、菊花等,主打产品大多为红豆薏米水,推出的新产品也更像是几种食材重新打乱排列组合。

原材料的有限性导致瓶装“中式养生水”刚火热没多久,就变成拥挤赛道了。

妈妈都能煮的养生水 凭啥成为瓶装饮料C位?

“中式养生水”真能养生吗?很大程度上也不能。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李增宁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养生水是在喝茶喝汤等传统习俗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具有保健功效。另外,一些饮料虽标注0糖,但仍可能含微量糖或有代糖,消费者还需查看含量表。

“中式养生水”成为饮料赛道的一匹黑马,不外乎当代年轻人养生观念日益增长。但“中式养生水”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从网红到长红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