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技术到输出制造 中国电器并购启示录
伴随全球走出疫情的阴影,中国家电经营进入新的常态。进入2024年,中国家电企业并购的脚步也开始加速。近段时间以来,多家企业传出并购的消息,其中海信对科林电气的强势并购,成为了外界的主要关注点。这一则并购的背后,涵盖的是新常态下,中国家电新的经营逻辑。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发起新一轮并购潮的底层逻辑,与之前有重大的不同。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中国家电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增长极,这一轮并购潮涵盖了家电企业“跨界”与“出海”两大战略目的。
以近期小熊电器溢价收购罗曼智能的消息为例,公开消息指出小熊电器正在面临小家电行业业绩整体下滑的困境,收购罗曼智能不仅能够帮助小熊电器扩充个护小家电品类,还能提升小熊电器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
从海外并购到反向输出
2016年,在海尔收购通用电气剥离的家电业务之后,中国家电出海并购进入高潮,之后中国国家电出海并购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中国家电企业出海并购的规模处在下滑区间。一直到2023年,在全球摆脱疫情阴影之后,中国家电产业进入出海3.0时代,从产品出海进入制造出海以及品牌出海的新阶段。中国家电产业开启了新一轮的并购潮。
去年传出美的正在考虑收购欧洲知名品牌伊莱克斯的消息,尽管目前仍没有新的进展,但中国家电出海并购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全球家电产业正在处于“交棒”的阶段,中国家电产业崛起并进入新的征程,这给予了欧美家电品牌“脱身”的机会。
在全球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欧美家电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其中伊莱克斯处于连续亏损的状态。公开信息显示,伊莱克斯2023年第四季度的运营利润亏损约32亿克朗,而其2022年同期运营利润亏损额为20亿克朗,销售额基本不变。伊莱克斯在原来有优势的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正面临中国企业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伊莱克斯没有等到美的,却等到海尔。海尔智家7月18日宣布,海尔智家当天与瑞典伊莱克斯集团签订相关交易文件,拟以24.5亿南非兰特(折合约9.8亿元人民币)收购伊莱克斯旗下在南非市场从事热水器业务的 Electrolux South Africa Proprietary Limited (“ESA”)的100%股权并接收其家电业务人员。
业内人士指出,海尔智家收购伊莱克斯南非热水器业务的举动表明当下的中国家电出海并购潮的目的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中国家电海外并购的目标更多集中在欧美地区企业,核心的目的是通过并购企业来获取欧美家电品牌的技术专利。
但本轮并购潮,企业的投资目的地出现了显著改变,更多落地在墨西哥、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地区。投资目的大都集中在补充公司生产线、扩大海外市场、借力海外品牌发展等。
不谋而合?
业内人士指出,接受中国家电的并购,是日本、欧美家电品牌无奈却有利的选择。从全球家电市场的整体来看,家电业务对原母公司来讲属于被剥离的贡献值不高的“夕阳”产业,将业务出售给中国家电企业,能够帮助欧美品牌扭转业绩。
欧美家电品牌在中国家电的攻势下,已经优势难保。强势如博西家电集团,在2023年的实际营收也难以与上一年度持平,在北美地区、大中华区,以及欧洲地区、新兴国家,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博西家电在北美地区下滑11.3%、大中华区下滑10.5%,以及欧洲地区下滑6.5%。在新兴市场的东欧、中东和非洲大陆,同样营收下降2.2%,并全面退出俄国市场。
与此同时,曾经与伊莱克斯并称白电双雄的惠而浦也在逐步出售家电业务。此前,美国老牌家电巨头惠而浦对外宣布,已经相继完成在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区的家电业务,与来自土耳其的家电巨头阿奇立克公司的业务交割,两者成立一家新公司承接惠而浦在上述地区的家电业务,但阿奇立克拥有这家新公司75%的控股权。这意味着,惠而浦选择了与前几年将中国区域业务卖给商业伙伴格兰仕集团一样的运营模式。
最近10年,包括西门子、飞利浦、日立、东芝、惠而浦等欧美日企业,纷纷清理家电业务。以海尔、美的、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们,则纷纷加码全球业务,将海外打造成为企业的第二个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