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矿泉水市场竞争格局分析2024

慧聪净水网 2024-01-18 09:29 来源:中研网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安全、高品质成为了主要的追求,因此,中高端矿泉水的市场容量也越来越大。”昆仑山矿泉水副总经理吴海表示,10年来包装水价格的升级,实际上是消费品质的升级,从纯净水到地表水,从普通矿泉水到高品质的雪山矿泉水的升级。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品质好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以获取高品质、天然和纯净的饮用水。高端瓶装水通常被认为是更健康的饮水选择,因此受到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消费者青睐。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意味着更多人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他们更愿意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和饮用水。这一消费者群体是高端瓶装水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为确保矿泉水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我们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各个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矿泉水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矿泉水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高端矿泉水市场竞争格局分析2024

随着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矿泉水作为最佳健康饮用水,成为人们的首选。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国民更加关注饮水健康,中高端天然矿泉水的健康属性迎合了这种消费趋势。

在健康消费日益提升的趋势下,矿泉水正显示出强劲的品类增长潜力,销量的快速增长,预示着高端矿泉水的春天正在到来。

我国进口瓶装水以高端产品为主,因此,即使我国瓶装水的出口数量始终高于进口数量,但出口金额仍低于进口金额。2021年,我国最大的瓶装水进口来源国是法国,依云、巴黎水等都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法国进口瓶装水,法国瓶装水的开采、处理和标签等严格遵循欧盟及本国标准,从水源源头把关,确保瓶装水的品质,因此受到我国消费者喜爱。

2020年,我国成人超重率从2012年的30.1%上涨至34.3%,成人肥胖率则从11.9%攀升至16.4%。我国不断攀升的肥胖率和超重率也使得大家愈发重视日常健康饮食,限制日常生活中高糖饮料及食物的摄入,健康无糖的瓶装水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推动我国哦瓶装水市场需求量的增长。2018年和2020年我国瓶装水的市场需求出现下跌。2018年打出广告标语“0糖0脂0卡”的元气森林气泡水掀起饮料界的“无糖之风”,一时之间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追捧,抢占了包括瓶装水在内的其他饮料的市场需求。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高糖饮料对健康的危害,开始选择瓶装水替代其他高糖饮料需求,我国瓶装水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多。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者的健康消费、高品质消费的意识逐渐增强,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快速上涨,尤其高端产品的需求量可能迎来较快增长。

高端矿泉水市场竞争格局

在全民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不过就目前来看,尽管矿泉水的消费意识,正处于快速崛起的阶段,但矿泉水品牌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尤其是定价4元及以上的高端矿泉水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所占据。

法国"依云"矿泉水率先进入中国后,经过数十年的高消费者培养,高端矿泉水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国内大多数本土高端矿泉水实际上处于中端的位置,比大众矿泉水价格稍高,标榜更优质的水源。近几年,国内的制水企业及业外资本也纷纷盯上高端水这个市场。随着国内高端矿泉水消费市场的形成,跨国企业巨头如依云、洛斯巴赫等加大了高端水市场的推广力度,纷纷加大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

如果企业想抓住机遇,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最佳作用,那么我们推荐您阅读我们的报告《2023-2028年高端矿泉水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在国产品牌中,百岁山、怡宝、娃哈哈、今麦郎等相继推出各自的高端瓶装水品牌;在国际品牌中,从巴黎水、依云,到VOSS,这些海外品牌也迅速抢占国内瓶装水市场结构调整的机遇。还有不少跨界玩家,白酒企业安徽迎驾贡酒集团(603198.SH)推出迎驾山泉,好丽友推出好丽友熔岩泉,伊利推出了伊刻活泉,良品铺子(603719.SH)新上一款名为“良品活泉”自有品牌矿泉水,就连美容品牌克丽缇娜也推出了高端饮用水品牌巴部农天然矿泉水。

当前,消费者对矿泉水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但纵观市场,不过在高端矿泉水细分领域,还未出现一个能与国外品牌相抗衡的自主品牌。

2021年,我国瓶装水产量为9335.46万吨,同比增长7.48%。未来,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以及防控限制政策的逐渐退出,我国市场活力有望迎来快速的恢复,继而拉动瓶装水需求量增长,产量也将随之增多。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