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系列标准发布

慧聪净水网 2024-01-17 09:24 来源:《电器》杂志

在“双碳”目标下,推动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等工作势在必行。为了助力家电行业低碳绿色发展,2024年1月1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T/CHEAA 0027—2023《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T/CHEAA 0028—2023《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细则 电冰箱》和T/CHEAA 0029—2023《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细则 房间空气调节器》三项标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系列标准出台,填补了行业空白。

标准制定意义非凡,开展碳足迹核算工作势在必行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介绍,从国际上看,欧盟作为气候环境立法的先行者自2019年12月《欧洲绿色协议》发布以来,密集出台了多项法案法规,欧洲家电企业也在积极探索节能降碳的技术路径。从立法端到消费端,可持续/低碳产品已经成为趋势。从国内看,2024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做到经济社会全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此前的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研究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按照团体标准先行先试、逐步转化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原则,条件成熟的可直接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还提出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等。可见,在国内外双碳目标背景下,家电行业面临绿色低碳转型挑战,开展家电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刻不容缓。

2022年8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召集行业龙头整机及零部件企业,组建了协会双碳工作组,现有成员包括:海尔、美的、海信、格力、博西、松下、奥克斯、TCL、老板电器、方太、长虹美菱、加西贝拉、美芝、海立、青岛万宝、三花智控等。

协会双碳工作组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碳足迹方法学以及相关行业实践经验,结合家电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相关标准的立项申请。2023年初,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式下达了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立项计划,由协会秘书处、海尔和美的分别牵头承担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及冰箱和空调碳足迹细则的制定工作。经过双碳工作组多次研讨和交流,完成了《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细则 电冰箱》和《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细则 房间空气调节器》3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并于2023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首批碳足迹核算标准分别为通用规则以及冰箱和空调的细则。姜风称,冰箱和空调都是中国产量和出口量较大的品类,所以优先制定相关标准,是具有前瞻性意义的。同时,她表示,接下来还将制定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以及其他家电产品如洗衣机、吸油烟机等产品的碳足迹核算细则标准。

姜风表示,制定和实施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开展家电产品生命周期碳核算工作很有必要,将加快中国家电产业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并进一步促进中国家电企业与国际化接轨。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万春晖表示,这3项标准的发布,为家电企业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了核算方法,企业因此可以明确产品的碳足迹,并了解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为后续减排工作提供有利依据。不仅可以指导企业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制定碳足迹核算标准,也将促进绿色消费,扩大低碳产品供给。某国内知名厂商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拓展和丰富应用场景,发挥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而实施‘碳标识’制度,必须有科学、可行性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作为支撑。”他说。

同时,制定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标准,也将有助于企业与国际接轨,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在‘双碳’愿景下,企业对产品碳足迹管理愈发关注,尤其是一些国外客户合作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海尔智家有关负责人表示,这3项标准出台后,可以指导家电企业更好地开展碳足迹核算工作,提升产品外贸竞争力,妥善应对贸易壁垒。

明确方法论和系统边界,为行业提供碳足迹核算指导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标准法规部陈荣会是核算通则的主要起草专家之一。她介绍道,《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基于生命周期(从“摇篮”到“坟墓”)的视角,提出了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报告的通用指南,为科学核算家电产品细分品类及零部件碳足迹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家电产品设计优化、供应链的优化等过程的碳减排提供支撑。

此外,《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在分层收集生命周期阶段数据时,涉及上下游的次级数据通过与相关行业协会开展数据评议的方式进一步保证数据质量,给出了家电相关排放因子的数据推荐值。“在碳排放核算工作中,家电行业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电力、主要原材料、运输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众多且差异显著,数据无法评估和验证,这严重影响到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数据的质量和可比性,不利于核算标准和核算结果未来的国际互认。”万春晖在介绍给出相关排放因子数据推荐值的重要性时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的碳足迹标准,给出了推荐排放因子,各企业在碳足迹核算时都在同一个尺度下,计算更加规范,数据质量也因此将得到提升。”

《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细则 电冰箱》和《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细则 房间空气调节器》则分别规定了对冰箱和空调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的原则、核算范围、数据收集及处理、核算、不确定性评估、解释和报告等特定要求,明确了冰箱和空调碳足迹核算的方法论和数据收集要求,通过细则的落地实施,分层次收集和完善数据,尤其是家电行业特定的原材料、零部件数据等,对探索建立家电产品碳足迹专业数据库有重要意义。

某国内知名厂商有关负责人举例称,采用ISO 14067、PAS2025等通用标准时,根据数据取舍原则,电子元器件因重量相对较低、数据搜集繁琐,一些企业在产品碳足迹核算时就可能会忽略掉电子元器件的排放。但实际上它的排放量比较大,应该被计算其中。

该系列标准的起草得到了业内主流企业的高度关注,并积极采用。对于采标,海尔智家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采用此标准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核算原则、核算方法和数据收集原则的一致性,并依据统一的碳排放数据库信息进行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他向《电器》记者提出,该系列标准为家电企业提供了碳足迹核算的指导方法,填补了行业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海尔智家作为行业引领者,将积极采用这一标准,对冰箱和家用空气调节器产品的碳足迹现状进行核算,通过新技术升级,明确各环节的减碳目标和措施,推进全流程减碳,为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填补行业空白,中国家电业成碳足迹核算排头兵

在标准审定会上,审定专家组对《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细则 电冰箱》和《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细则 房间空气调节器》3项标准给予了高度认可,认为无论从国际层面还是国内层面,都填补了行业空白,因此均给出了“标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意见。

据《电器》记者了解,当前,国际上已经出台了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量化的基础通用方法的标准和技术文件,在生命周期方法学和声明规则方面,也有相关标准文件发布,同时,一些国家已经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例如,欧盟《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提案提出披露产品碳足迹和环境足迹的要求,《绿色声明指令》提案则要求企业用统一的方法学来证实其环境声明,防止漂绿。此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并有一些家电企业的国外合作伙伴也提出了碳足迹管理要求。

然而,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专门发布针对家电产品的碳足迹量化方法。“中国家电行业是家电大国,制造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因此,在起草这3项标准时,标准起草组特意了解了欧洲等碳足迹核算情况,也对国际上采用比较多的碳足迹核算方法进行了盘点。”某外资企业专家表示,“最终核算方法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原则和方法,并在系统边界、数据库等方面根据家电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考虑。”他强调,这3项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国际通用性和家电产品的特点,既能为中国家电行业碳足迹核算提供指导,还与国际接轨,能够保护企业外贸利益,有利于企业将产品更进一步推向国际市场。

万春晖介绍,2023年8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代表团在与欧盟家电制造商协会(APPLiA)进行双边交流时了解到,欧盟暂时还未对家电产品碳足迹开展具体的标准立项工作,但APPLiA对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表示关注,希望协会发布《家用电器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英文本)以便学习。协会打算在建立和完善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与专业数据库基础上,依托国际家电制造商协会圆桌会议(IRHMA)等平台,开展进一步的国际交流,推动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国际互认。

姜风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家电行业进行碳数据披露、减碳形势紧迫。首个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系列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家电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报告体系建设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行业双碳工作任重而道远。接下来协会双碳工作组将以科学核算为基础、精准减碳为目标,从研究和参与国内外政策标准法规建设、加强产业链交流协作、标准制定及实施,以及碳足迹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致力于探索产品循环性路径、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构建产业链可持续的合作共赢发展新模式,促进家电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家电行业向全球家电绿色创新的引领者迈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