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泵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政策利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慧聪净水网 2023-09-12 09:02 来源:中研网

近年来,国内水泵生产企业在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水泵制造业从传统的单体制造生产线向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转变,并大大拉动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需求。水泵行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行业领先企业的产品已接近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经营模式逐渐从原始设备制造(OEM)转向原始设计制造(ODM),部分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已实现自主品牌模式(OBM)。国内水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将有利于我国水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外水泵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国内水泵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广东等省市,其中浙江省温岭市是我国重要的水泵生产基地,被誉为我国的“水泵之乡”。从地域分布来看,亚太地区因人口数量多,是最大的水泵市场,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水泵市场,其次为欧洲和北美,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水泵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分析:

水泵是机械设备行业通用设备,按照使用领域主要可划分为民用泵和工业泵,工业泵主要用于工业用途,民用泵主要应用于家用、建筑及小型农业灌溉等民用领域。

我国水泵行业主要有OBM、ODM、OEM三种经营模式,近年来,国内水泵生产企业在产品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国内领先企业的产品已接近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经营模式逐渐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转向原始设计制造商(ODM),部分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已成为自主品牌制造商(OBM)。

水泵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工业,涉及到多个产业,国家也一直对于水泵行业采取扶持力度,而且中国也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国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这就离不开水泵,近些年来,中国颁布了多项政策支持、鼓励、规范水泵行业的发展,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规范市场行为和产品标准、质量的通用性法律法规,为水泵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化工、矿业和冶金、电力、国防军工、城市市政等行业,是国民经济中应用最广泛的通用机械。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重要机械,其原理是将原动机产生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输送到液体中,使液体的能量增加,主要输送的液体介质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浮液及液态金属等,也可以输送气液混合物和含有固体悬浮物的液体。影响水泵运行效率参数包括流量、吸程、扬程、轴功率、水功率表及效率等,按照水泵不同的运行原理可以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水泵等,容积水泵主要是利用其运行室容积的变化传输能量,叶片泵利用回转叶片和水的相互作用输出能量,不同原理的水泵适应不同的工作场合。

2023年水泵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水泵生产和消费需求总体稳定增长,但增速较为缓慢,2021年中国水泵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14250.6万台和9466.7万台,市场规模达869.7亿元,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中国水泵行业技术瓶颈的突破成为可能,这将会大大的扩展水泵的应用场景,促使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预计2023年中国水泵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930亿元,从产品价格来看,2009年中国水泵销售均价为922.4元/台,随后价格一路下跌,于2012年达到最低点885.6元/台,之后价格呈现曲折上涨,2021年水泵销售均价为918.7元/台,同比增长0.78%,随着中国水泵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水泵产品的不断完善升级,预计到2023年中国水泵产品的销售均价将达到937元/台,相比2021年增长3.42%。

随着“双碳目标”的制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建立,“节能减排”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水泵是工业及民用领域中重要的流体输送设备之一,国内外市场对高效节能水泵关注度不断提高,高效、节能、环保和智能是未来水泵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全球知名企业对核工业、深冷环境、海洋平台、复杂介质(环境)输送等特种领域或复杂情形下的制泵核心技术保护力度强。随着工业技术与制造的发展,研发与进口替代相关的核心技术是我国泵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国内企业的主要创新方向。国家对重要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发布了多项政策规划,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认为“发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运输、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