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一线电器市场消费会复苏式反弹吗?

慧聪净水网 2023-03-16 08:49 来源:家电圈

当前,很多家电企业,家电经销商,都在关心一个问题,在经历2月渠道备货热潮、终端市场仍然低迷等落差后,3月份一线市场上的家电消费会放量反弹并复苏吗?众多渠道经销商们,真的能收获一轮久违的春天吗?

今年3月开始,众多一线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们,能如愿收获一轮消费反弹带来的春天吗?在家电圈看来,这种可能性有,但大概率要等到3月下旬左右才能确认走势。

当然,也不是所有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们可以感受到的春天,最多也只是属于一半左右的家电厂商们。今年开始的家电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还有一个事实需要厂商明确的:家电市场不会出现大规模增长,行业都在滞涨通道中,那么市场也不可能独自上扬。所谓的消费复苏和反弹,一定是区域、局部市场和圈层用户,所有厂商只能顺势而为调整产品结构、谋求经营策略细分、探索商业模式再造。

3月一线电器市场消费会复苏式反弹吗?

(图片来源:拍信创意,侵删)

市场的拐点

自2023年2月以来,对于一线市场的走势和表现,家电企业和家电经销商的感受,是一言难尽、各不相同。在企业端,更多家电企业在各个区域市场上“热火朝天”举行各种开盘、招商活动,更多聚焦于渠道商家的政策性收款、出货,来自渠道商家的热情普遍不错。大部分头部家电企业,在渠道的收获还是不错的。在商家端,更多经销商并没有在一线市场上感受消费复苏的信号,也没有感受到市场走旺的动力。特别是乡镇市场上的经销商,基本上还延续着春节前的市场状态,街上人没几个,买家电的就更少了。

即使是一些同行拿低价抢了一些订单,也是一锤子买卖。企业端与商家端面对都是一个市场、差不多的群体,但两大群体的感知落差,并不意外。

不只是市场的问题,也不只是厂商的问题,而是角色、定位和职能的问题。一,并不是家电企业面对的市场很好、家电商家面对的市场很差,也不是家电消费市场的区域化、两极化,而是去年很多渠道经销商们因为疫情没有囤货,导致正常的备货都不充足。

今年开局之后,企业面对商家的政策性压货,就相对容易。但商家直面的一线市场很低迷,主要是消费信心压制并没有全面释放和引爆。所以,企业端的市场体验,普遍要比商家端的消费体验要好。二,从商家打款提货、家电企业的生产排产,再到一线市场的出货、商家零售、用户购买,普遍存在一个滞后期,大概率在半个月到1个月。所以,对于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要想真正感受到市场的恢复和消费的活力,至少还要等到3月中下旬。这还只是基于理论层面的推测,实际上最近几年的用户需求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冲击,还是存在很多的变数。

从一线市场的情况,以及主流消费的需求,还有外部的政策落地,用户信心的恢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对于家电厂商来说,3月只是这一轮消费的起点,但未来市场活力和消费信心能恢复多久、多高,不只是取决于厂商的手段、力量和目标,更要关注外部经济和市场活力的恢复。

企业的痛苦

从2022年开始,到今年2月市场开局以来,对于家电企业来说,能明显感受到一个变化,那就是全国市场不再是一盘棋,全国市场的产品消费、促销活动很难形成“同频共振”。

上述市场端的变化,只是家电企业和商家在一线市场竞争中面对的诸多挑战之一。在家电圈看来,这几年对于厂商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市场消费增量变存量后,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较突出的市场压力和竞争挑战,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需求的“阴晴不定、涨跌不匀”。

有消费升级催生的高端市场营销大战,也有消费降级催生的价格内卷,还有消费两极分化过程中导致大量中间性消费市场断裂,甚至消失。有的厂商消费数量减少,但消费单价提升;有的厂商消费量价齐跌;总体来说,消费收缩通道下,各类消费需求被新兴渠道分散和冲击,更加零乱。

这正是“当消费者当家做主”之后,厂商只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了。二是,市场争夺的“相互模仿、竞争内卷”。家电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中小企业模仿跟进大企业,采取被动跟进式的策略,彻底转变为中小企业主动发起“价格乱战”,冲击大企业的市场地盘,最终直接引发经销商之间的内卷白热化。都说竞争让消费者受益,但这种透支经营利润和未来消费的竞争,只会让众多厂商“前后受伤”左右为难。

最终,拼的就是一个“拖”字决,就看谁能熬到最后。三是、模式手段的“换道艰难、换挡失衡”。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整体已经从渠道批发转向终端零售,同时市场营销的重点也从过去的单品零售转向单品、套系、方案的多轮驱动,这让众多厂商必须要抛弃过去的“一锤子买卖”向“持续性交易”升级,所以必须要建立服务用户的手段和商品,而不是简单的家电卖出去。

这一系列的换道、换挡,让很多厂商的团队和个人都压力倍增,面临着“新旧失衡”的冲击。所以,这几年家电市场走势,一定会更复杂、更多变,因为相关家电厂商面临的压力、挑战,远远超出过去10年、20年。所以,站在产业新一轮竞争的起点上,家电厂商能否收获春天,赢得消费恢复的机会,还是看自己能付出多少、能坚持多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