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企业集体奔赴全屋智能 究竟谁能胜出?
随着闹钟铃响,窗帘徐徐拉开,咖啡机流出香浓咖啡;出门后,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回家前,空调已经调制最适宜的温度……在短视频平台,类似这样展示全屋智能家居体验的小视频十分火热,不少点赞量过万。
可以说,智能家居理念在年轻群体中越来越流行。百度指数数据显示,“全屋智能”的搜索用户画像中,20-29岁与30-39岁的人群占比分别为39.46%和44.43%。
为追赶市场变化,不少企业先后涌入智能化赛道。近日,便有智能家居品牌Cozyla、欧瑞博先后获得融资,刚刚上市不久的箭牌家居也重金投向智能家居。
业内认为,这是产业升级的前奏,也意味着家居产业正在酝酿一轮深层次变革。据IDC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智能家居设备2025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5.4亿台,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
面对这一蓝海市场,企业正在奋力奔赴其中。只是,在这场智能化新浪潮的“厮杀”中,谁都能分得一杯羹吗?
智能化从单品到全屋
实际上,智能家居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此前,智能家居主要从家电相关功能的进化着手,比如改善冰箱保鲜技术,增加空调新风、净化等新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业内关注的重点早已不是单一的智能化产品,而是全屋智能。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副秘书长明占喜认为,家居或家庭全屋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于智能家居的软件、硬件产品会越来越成熟,整体的市场需求会大幅提升,生态融合创新会加速。
而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以来,各大厂商布局全屋智能的动作频频。海信发布了智慧生活品牌片,锚定全域智能;华为发布全屋智能3.0空间;尚品宅配联合京东发力全屋智能。如今,华为、海尔、小米、简爱家居、箭牌家居等互联网企业、家装类企业挤满全屋智能赛道。全屋智能已经成为一股新浪潮。
而其中一个重要体现是,全屋智能中控屏市场正在快速增长。IDC 发布报告称,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家居中控屏市场出货量为30万台,同比增长160.7%,未来5年市场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60%。
智能中控屏是全屋智能的核心部件,能够实现对多个智能产品的集中管理。仅仅是全屋智能中控屏市场就吸引了各类巨头加入。除了欧瑞博、绿米等全屋智能垂直类厂商之外,自2021年底,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狄耐克、萤石为代表的安防巨头,海尔、美的为代表的家电巨头也纷纷入场,布局中控屏这一赛道。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认为,目前各品牌做的还都是一些简单的互联互通,而随着龙头企业的先后加入,市场会发生变革,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伴随着智能化整体的发展速度变化的。
谁能分得一杯羹?
尽管各类企业将全屋智能视为一个“大蛋糕”,但全屋智能的市场渗透率并不高。
CSHIA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全屋智能家居落地套数约超过20万~40万套,2020年全屋智能落地户数达到约30万~50万套,仅占新开发楼盘的1%。IDC预计,截止2022年年底,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渗透率将提升至2%左右。
此外,虽然全屋智能的市场潜力巨大,但也是个难做的市场。
对此,张剑锋坦言,首先,全屋智能必须要有生态化理念和平台做支撑,现在单一企业、单一品牌或单一品类只能做到局部的互联互通。
“搭建生态化平台的难点在于市场上共建的各方存在利益纷争问题,简单说就是利润如何分配?以及产品互联互通后,平台上各企业的权益得到保障后责任如何划分?”,张剑锋表示,全屋智能某一个组件出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体验。许多平台企业只看到了利益共享的一面,但没有看到责任共担的一面,而责任划分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痛点之一。
其次,造成全屋智能市场渗透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消费市场仍局限于高收入家庭。
而打造全屋智能化更适用于新房,老旧房屋要做全屋智能,涉及到重新的装修、布局、设计,改善成本相当高。且所有的智能控制全部都要用电控制,这意味着成本会大幅增加,导致“装得起、用不起”的尴尬局面。因而,一般家庭不会轻易去做全屋智能,只会在常用的单品上置换。
财经网注意到,当前全屋智能整体方案的价格差异较大,跨度从数万元到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元不等。从头部品牌客单价来看,奥维云网报告显示,UIOT超级智慧家平均客单价将近3万元,欧瑞博平均客单价为16080元。
另外,智能化技术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
张剑锋提及,现在市场上很多品牌的智能只是伪智能,并不实用,甚至用起来还很麻烦。此外,智能化本身的软件控制稳定性存在问题。比如,有的空调是语音控制的,但自己没有呼叫空调,空调被外面别的声音刺激,接到指令响应了,说明存在失真性。智能化技术的稳定性与可控性也是一个挑战。
目前,已有政策出台,指引行业的发展。今年8月,工信部会同住建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实施《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加快标准互联互通和融合创新,开展智能家居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融合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研制和应用示范,加强关联行业在健康应用技术、智能家居集成、智能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合作。
随着规范和支持力度的加大,智能家居的潜力将加速释放,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分得一杯羹。明占喜认为,整装类企业最容易突围,因为整装是一站式的交付工程,会把智能化的全新体验带到项目上,增加项目的竞争力。
而张剑锋则直言,能够突围的企业,一定是能打造生态理念、生态平台的企业,这需要企业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强大的公信力以及合理的利润分配、责任分担机制。“一个普通的企业很难主导,必须是一个公共类型的第三方企业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