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为何难普及?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推出家电消费刺激的相关政策,其中对绿色智能家电的扶持力度在不断提升。国家层面,在以刺激政策带动家电消费的同时,也在引导家电企业在更高维度的市场中发展。这给予了家电企业的家电产品的研发方向提供了指导。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企业纷纷对物联网的发展给予厚望,期望其能够将家电市场塑造成一个全新的市场,为家电业带来新的黄金发展期。现实和5G难以让个体感知到变化一样,智能家居为消费者以及厂家带来的改变依然十分有限。政策的期望以及家电企业的规划不谋而合,但“智能化”时代恐怕不会这么快到来。
前景很大
事实上业界对智能家居一直持看好的态度,一方面作为以新技术引领的行业,其未来带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这也意味着其将创造新的需求,为行业发展以及经济带来新的动能。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产品,智能家居也在爆发出新的能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疫情后,消费者居家时间增加,消费者对家居及其智能化的关注度在升高,引发了一次智能家电的消费热潮。
2016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仅为620亿元,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已提升至1705亿元,CAGR接近30%,行业规模近年均保持双位数高增势头。根据IDC报告显示,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 21.4% 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2025 年市场出货量将接近 5.4 亿台。
政策层面加大对智能家居的扶持力度,除了今年提出刺激绿色智能家电消费的政策外,去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公安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底,数字家庭相关政策制度和标准基本健全,到2025年底,构建比较完备的数字家庭标准体系。
随着市场前景的向好,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智能家居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天眼查显示,2021年,国内存在近16万家智能家居相关企业。除了批发、零售型企业,从事智能家居方面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超过2.5万,为智能家居提供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企业,也有近2万家。智能家居的产业链已经十分完善。
问题不小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正在不断扩大,但距离普及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据市场调研公司Statista指出,全球智能家居技术的使用普及率约7.7%,美国15%,而中国不足2%。这与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有关。
一方面,企业对智能家居缺乏认知,不知道消费者真正需要怎样的物联网。这导致家电厂商为了智能而智能,比如将可以在家电上就能完成的操作全部转移到手机上,并声称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又如不管什么产品都加上一块屏幕,而功能却并没有需要用屏幕的地方等等。
这类伪智能产品的售价往往高出传统产品,不仅不能为用户带来智能物联网的便利,反而增加了使用的学习成本与因操作步骤繁琐带来的负担。
此外,智能家居讲究的是互联互通,然而资本的排他性,又决定了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难以合作,这就导致企业间的智能家居之间形成了互不交集的体系,比如格力、美的的产品很难出现在海尔的智能家居体系中。与此同时,在商业协议层面分支众多,其中无线协议上主要有WiFi、蓝牙、ZigBee、Thread等,各平台企业在不同通信协议上还定义了自己的应用规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议和系统来形成智能家居的完整生态。
消费市场的几大巨头,国际的如BAT、亚马逊、苹果、谷歌和三星,国内的海尔、美的、小米、华为等,都有自己的平台,但彼此不兼容,希望以此定义出自己独特的应用层面,但进一步加剧了智能家居的行业碎片化现状。
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看,碎片化限制了选择的范围和灵活性。从开发者和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碎片化迫使他们拉长决策周期,在不同无线连接标准中进行抉择。这是阻碍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比较重要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