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打出幸福水——保康县破解喀斯特地貌区群众饮水难纪实
慧聪净水网 荆山腹地,群山奔涌。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七,在海拔1200米的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村民李绍国端起茶杯,美滋滋地咂了一口:“今年春节终于不再为吃水犯愁,真是过了一个快活年。”58岁的李绍国深深地明白,新年里这一口热茶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2017年以来,保康县委、政府在决战整县脱贫摘帽的最后关头,向最后一块硬骨头发起攻击,投资1.7亿元,一举破解喀斯特地貌区安全饮水问题,共解决3.3万人饮水难。
誓啃最后一块硬骨头
保康是全山区县,七成以上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下溶洞暗河遍布,难以涵养水分,人畜饮水异常艰难。
在马良镇断缰、两峪乡芭桃、店垭镇天星等片区,缺水情况更为严重,水源完全依赖天降雨雪。“天上下雨地下流,雨停三天用水愁。”从没水吃,到吃远水、雨雪水,千百年来,山区群众祖祖辈辈为水愁、为水困。
2016年,时任县长的张世伟来到扶贫联系点赵家山村走访。在一户农户家中,主人家热情地端出一杯热茶。看着混杂着泥土和虫子的茶水,张世伟痛心不已。
“既然叫我驻赵家山村,我一定要从群众最难的事情抓起!”经过走访调研,张世伟现场办公,决定从全村海拔最低的“老井”提水。
历时3个多月,“老井”提水工程顺利完工,但村里仍有20%的村民饮水难没有得到解决,且水体也容易富氧化,饮水仍不放心。
2018年,是保康整县脱贫摘帽攻坚决胜之年。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不解决,意味着“吃不愁”没办法达标。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成为保康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农村安全饮水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工程,而破解喀斯特地貌区安全饮水问题是世界性难题。
县委书记张世伟一马当先,担任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围绕水质达标率8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85%以上、贫困户自来水全覆盖的总体目标,抽调、聘请精兵强将,组建9个工作专班奔赴一线。
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列为一号议案。
“喀斯特地貌区注定无法打井取水。”不少专家认为。
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受磷矿矿井能钻探出水的启发,张世伟毅然决定试一试。
受聘的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随后进驻赵家山村,一场深井取水攻坚战全面打响。
深井解了千年渴
2017年3月25日,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专家通过核磁定位,在经过数十次调查勘测后,终于在赵家山村郝家冲探明了喀斯特地貌地下河的基本走向。
说干就干。当年4月1日上午9时许,一支特殊的车队浩浩荡荡开进赵家山村,大型钻机、空压机各就各位。由宜昌鲁瑞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8位技术人员组成的打井专家团队,利用核磁地质探测仪,精确找到下钻地点并打下第一钻。
大型钻机、空压机24小时作业,一天最多可打七八十米。
4月3日下午1时许,当60根合金钻头连成的360米“神针”插入地下350米时,一股清泉在空压机的增压下汩汩流出,现场一片沸腾。“真不敢相信,在这山旮旯里能打出水,真是奇迹啊!”此前还半信半疑的老支书王述顺,此时也欣喜若狂。
找到了水源,意味着饮水问题即将破解。紧接着,专家团队又经过持续钻井、清洗井洞、提取水样等多个环节,对水质、水量进行鉴定、评估。
4月12日,工程队打到483米深时,出水量达到100多立方米。专家团队宣布,赵家山村三组机井正式出水,并给出结论:“地下水可作为自来水源,日出水量可达80至110立方米,可解决800人的饮水问题。”
当天,村民们自发买来鞭炮,庆祝机井成功打出深井水。
为确保井水入户,该村依托水井新建了占地850平方米的赵家山水厂,配套建设200立方米储水池,购置降氟、消毒设备,安装自动监测控制系统,实现水厂无人化值守和自动化控制。
目前,赵家山水厂日出水量可达200立方米,井水通过管道送到村里的每家每户,千百年来困扰赵家山群众的饮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在经过科学论证后,专家团队一致认为,类似赵家山村这样的喀斯特地貌区,均有望通过钻探深井的办法破解吃水难题。
幸福水润泽千家万户
今年1月中旬,马良镇漆园村,容积200立方米的水厂闸阀打开的一瞬间,汩汩清流涌入饮水管道,投资534万元的供水工程建成投用,周边7个村3446人告别吃水难。
这是保康推广“赵家山模式”的一个缩影。
为把这个民心工程办实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该县立足水情,探索出一套科学、规范的供水、管水、用水新模式。
创新供水新模式。过去,通过挖水窖、建水塔,实行“一家一户”分散供水,成本高、管护难度大。为彻底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该县因地制宜,在喀斯特地貌区打深井实行集中供水。在工程建设上,统一勘测设计、统一工程预算、统一施工图纸、统一组织实施,送水到户。对相邻连片村,配套建设水厂,铺设供水管网,实行跨村连片供水。
创新管水新模式。打下深井后,配套建设现代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厂,增加过滤、消毒设备,定期开展水质检测;推行“以钱养事”机制,设置公益性岗位,确保水厂管理规范有序;对新建安全饮水工程进行产权移交,按人平2元的标准建立农村饮水维修基金,纳入每年政府财政预算,每个工程一套管护制度、一个管护责任人、一份考核细则。
创新用水新模式。坚持以水养水,为每家每户安装磁卡水表,实行阶梯式收费,一律先交费后用水,倡导群众节约用水、细水长用。
同时,还摸索建立了供水管理、水厂操作值班、工程运行管理、水质检测、水厂管理员、饮水卫生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水厂规范运行。
如今,在保康喀斯特地貌区,供水池星罗棋布,供水管网纵横交错,幸福水流入千家万户,有条件的农户家里还安装了洗衣机、热水器。